【海闊天空】獅頭獅尾走一回

文/賽夏客 |2022.04.30
2535觀看次
字級
新竹縣與苗栗縣交界的界碑。圖/圖/賽夏客
眾山友在堅挺的大石壁前合影。圖/賽夏客
新的望月亭,是獅頭山的制高點。圖/賽夏客
具時代意義的舊望月亭遺址。圖/賽夏客

文/賽夏客

位於苗栗、新竹兩縣交界的獅頭山,山上廟宇林立,可登高望遠,也能在古寺朝聖,前往新舊望月亭懷古,還可以兩腳跨兩縣的留影打卡,不論從平地直上獅頭,或緩步從獅尾走向獅頭,都是尋幽攬勝的好去處……



台灣富裕的年代,許多規模宏偉的寺廟,紛紛啟建得金碧輝煌,吸引香客絡繹不絕,相對的,一些原本名氣遠揚的古寺,如苗栗與新竹兩縣交界的獅頭山,逐漸不似早年般的香火鼎盛,相形顯得冷清、靜謐,但反而別有一番反璞歸真的古樸韻味。

一度香火鼎盛今冷清

獅頭山的獅頭在苗栗縣南庄鄉,獅尾在新竹縣峨眉鄉,橫跨兩縣;主峰標高492公尺,蹲踞在獅頭山塊的西南,山巒聳翠,佳景天成,因為外形酷似獅子的身體而得名。

獅頭山是台灣12大名勝古蹟之一,山上廟宇林立,以勸化堂為首的全山眾廟宇共有18座,號稱「十八洞天」;建築依山而建,氣勢軒昂;漫步於石階上,處處奇岩嶙峋,巨石峻峭聳立而絕塵脫俗,旅遊、朝聖兩相宜。由於未經人工過度開發,保有古色古香的氣息,古樸典雅的廟宇建築掩映在蓊鬱叢林中,清幽怡人。

古寺且觀覽工匠藝術

我們一行從山前停車場拾級而上,兩旁設置有「生命轉輪」,走過時逐一轉動它,期盼運氣能愈轉愈順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紫陽門,敞開大門迎接我們的到來。

建築由傳統紅磚砌成,門的兩側的石雕壁畫,傳揚著古聖先賢的精神;廟宇屋頂的雕龍塑鳳、飛禽走獸、色彩繽紛,屋子的轉角有交趾陶藝術,匠心獨運;從中尋覓到古人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才華。

石階步道直上望月亭

此時,靜謐中,傳來清脆悅耳的蟲鳴鳥叫聲,有著「鳥鳴山更幽」的意境;離開喧譁嘈雜的鬧區,接受林間徐徐清風的愛撫,宛如洗滌了一身穢氣,精神百倍,走起路來也特別輕鬆來勁。

雙手合十朝廟宇一拜。走進道德門後,就是考驗體力的開始,陡峭的石階步道,步步艱辛,轉個大彎會碰到大石壁,幸好距離不長,約莫半個鐘頭,就能攻頂抵達望月亭,遊客多半在這裡駐足;如果從新竹峨眉獅尾出發,順著較平緩的柏油鋪面道路走,來到此處至少要花一個多鐘頭,較好走,但距離較長。

跨足兩縣遊客好威風

望月亭是健行路線海拔最高點,該處有一個縣界立碑,是新竹縣和苗栗縣的交界點,於民國48年豎立的。遊客到此一遊,喜歡一腳踩在新竹縣,另一腳踩在苗栗縣,留影紀念,像夸父大巨人的雙腳,踩在兩個縣的土地上,滿足一下「巨人」的超能力。

通常遊客爬到望月亭都已腳痠腿軟,氣喘如牛,會在這裡用餐補充體力。旁邊有個邱姓人家搭建簡易鐵皮屋,做起販賣紀念品給觀光客的生意,兼提供冷熱飲、雜貨、滷味,讓遊客暖心暖胃。

這個家族眼光獨特,於台灣光復前(民國35年)就挑食品來此販賣,至今已有75年的歷史,生意隨著觀光客起起伏伏,後代仍堅持服務遊客;不似山下廣場周邊的販賣商家,早期熱鬧滾滾,現在大都歇業關門大吉了。

新舊涼亭的時代故事

1990年代,新竹縣政府在這裡興建了一座水泥涼亭,設有石板凳,供遊客歇腳眺望遠景;在此居高臨下,天晴時,視線可遠及南庄街景,一條蜿蜒的中港溪像絲帶一樣,又輕又柔地圍繞在山巒間,更遠的加里山、大雪山、神棹山、重山疊翠,山巒之間氤氳迷濛,有如一幅優美動人的山水畫。

外地遊客有所不知的是,這裡其實並非最早的望月亭,原始的亭子,位置在新望月亭西側約50步內。

1998年,我透過友人引領,在荒煙漫草中找得遺址,像灰姑娘似的,整個外觀斑駁老態,蜘蛛網盤踞四方;無階梯但有兩層塔,樓下是五角造型的亭子,亭子上面有一方形的水泥柱子,面向西方刻著「望月亭」三個字,左下方落款處簡單題上「黃杰」兩字。

閉門謝客如形成結界

聽說1959年,時任台灣省主席的黃杰來此登高攬勝,適逢晴空朗朗,可以看到閃閃發光的台灣海峽,心中升起一股「反攻必勝,建國必成」的信念,因而在此建亭以為紀念。

接著我們順著產業道路,一路往下走,由於疫情的關係,寺廟門口幾乎都是貼著拒絕訪客,大門深鎖,我們只能從矮牆窺視,那百年的桂花樹不再飄香,內急找不到洗手間,看不到修行者的身影,宛如被世界隔絕的地方。

期盼疫情趕快過去,恢復正常生活,那麼漫步在濃蔭掩翳的獅頭山步道,享受山林氣息,該是疫情過後最佳攬勝祕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