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寺人文饗宴雲端直播,主持人由戴慶華(右起)擔任,方隆彰老師、屈穎老師與妙勳法師與談。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月光寺十年建寺之路走來不易,花蓮佛光人都以歡喜心來做事,鐵皮屋於今年二月功成身退。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人間社記者楊璽樺花蓮報導】月光寺「心靈花園人文饗宴」活動在今年邁入第十年,二十四日以「一道光.一道門」為題,邀請《共讀美好的對話:開啟修心之門》作者方隆彰老師、《追光之歌》作者屈穎,以及佛光山月光寺監寺妙勳法師,與近三百人在雲端共讀,同慶人文饗宴十年生日快樂。
「一道光.一道門」的人文饗宴活動,主辦單位為《人間福報》、香海文化事業及月光寺,承辦單位是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花蓮區督導委員會、花蓮區各分會,活動司儀由花蓮區督導劉秀蘭擔綱,與談主持人由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戴慶華擔任。
日日讀書會
與生命對話
方隆彰首先為大家打開第一道「共讀」的「對話之光」。致力於推動讀書會的他說,共讀是最有效率調整自己的方法,大家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彼此貢獻,最後收穫更多。他指出,將每天發生的事物成為對話材料,和自己做對話訓練,每天問自己「生命教會了我什麼?」、「今天的自己教會了自己什麼?」,每天生活就像是一場讀書會,透過共讀開放的態度,可以翻轉自己的人生。
方隆彰舉以「三發」模式說明:今天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怎麼「發生」的?有何「發現」?對未來有哪些幫助「發展」?他以此鼓勵大家,時時和自己對話,看見內心的光。
「感謝生命帶給我的光,感謝信仰之光的指引。」屈穎說,她的丈夫陳大謀與公公陳宏都成為漸凍人,是婆婆劉學慧教會她看待生命、皈依佛法僧、加入佛光會,勇敢地走出去,用熱情引爆生命中的那道光;《追光之歌》就是寫著婆媳之間的溫馨故事。
二○一八年婆婆蒙佛接引,屈穎寫下〈One and Only〉新詩,訴說著婆婆是一朵「永遠盛開的花朵」、「永不凋謝的花」,守護著家人。她和先生推動科技輔助工具研發,發願幫助罕見疾患者,並以此為使命。
歡喜心做事
成就月光寺
月光寺監寺妙勳法師則娓娓訴說月光寺成立因緣,分享佛光如何照耀花蓮的故事。他說,感謝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慈悲心願,在壽豐鄉設立禪淨中心,後來搬遷到吉安鄉原是農舍的現址,二○○五年命名為月光寺,從茅草屋頂到鐵皮屋,直到今年二月拆除新建。
妙勳法師回憶一段鐵皮屋的往事,令許多人動容。二○一八年十一月,花蓮督委會承辦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年會,迎來五百位佛光人,午膳時,北區佛光會員吃著便當在流淚,原來是對於花蓮佛光人在鐵皮屋下求法、弘法,感到心酸和不捨,也讚歎大家堅定的道心。
與此同時,花蓮佛光人也在啜泣,感謝從台北來的會員,不嫌棄沒有冷氣的鐵皮屋、沒有怨言,只有讚美。
「月光寺正在建寺,十年建寺之路走來不易,但大家都以歡喜心來做事。」妙勳法師說,這份堅持的力量,就是來自於花蓮信徒在鐵皮屋下的護持力、信仰力,法師由衷地感謝佛光人的共同成就,讓月光菩薩看護著大家,佛光照亮著大眾。
月光寺人文饗宴十年,從大樹下開啟了美好對話,到鐵皮屋下的說唱閱讀,還走過一趟太平洋海岸探索,以及這場雲端上見證生命分享。十年來,共邀請了三十二位講者、共讀二十八本好書,和作者近距離的對話、共讀,讓文學、藝術引領大眾修行,體證佛教的人文精神,豐富生命價值。
前任《人間福報》社長符芝瑛、美食作家陳寶月、演員沈海蓉、歌手湯姆唱歌錄影,以及現任《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題字祝福,恭賀人文饗宴十年;香海文化事業執行長妙蘊法師獻上祝賀,期望迎來下一個十年。漸凍人陳大謀更連線用「眼控」打字:「希望大家喜歡《追光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