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度2元賣給台電 全台另有20處水域有開發潛力
【本報台北訊】台灣第一座BOT水力電廠完工!經濟部能源局預計近日將核發「電業執照」,月底前可由台電收購發電;水利署指出,位於南投縣的名間水力電廠,年發電量約七千六百萬度,可提供二萬五千戶年使用量,將以每度二元賣給台電。
水利署表示,名間水力電廠是利用集集攔合堰的北岸渠道陡槽的高低落差發電,發電後尾水會排回渠道供下游灌溉,充分開發無污染的天然水力資源,也減少對自然環境衝擊。
這項BOT案由民間投入約十億元資金興建,政府投入一千五萬元徵收部分土地,提供地上權;業者可獲得二十五年營運權利,期滿後所有權移轉給政府,而在營運期間,政府還可收取當年發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五為權利金。
民間電廠在去年三月取得電廠使用執照,九月兩部機組已經完成商轉,本月底前能源局將可核發電業執照,月底就可以正式由台電收購發電。這也是水利署第一件促參案,兩台發電機裝置容量一萬六千七百瓩,年發電量有七千六百度,將供南投縣集集、鹿谷、中寮地區用電,台電以每度二元保證價格購電,水利署每年將收取三千八百萬元權利金。
水利署表示,全台還有二十處經評估有潛力開發水力發電的河川水域,包括新店溪的桶后、台中的石岡、中央山脈的能高等,都將陸續進行評估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