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論壇由江峰平(左起)主持,慧專法師、依空法師、永餘法師與談。
圖╱人間社記者陳昭蓉
【人間社記者段惠珍、周屏華屏東報導】二○二二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以《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為主題,十七日於屏東講堂舉行。主題論壇邀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執行長永餘法師,以及旗山禪淨中心監寺慧專法師與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檀講師江峰平擔綱主持,滿穆法師帶領回饋與分享,逾五百名信眾嚴格地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共襄盛舉。
屏東講堂住持永嚴法師引言指出,期許與會信眾,透過閱讀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學習佛陀開啟自我真如自性,智慧昇華、心存慈悲、利益眾生,讓生命更加圓滿。
薰習善因種子
心常住清涼地
依空法師專題演講時,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說明佛法根本綱要,「緣起說」是宇宙人生生滅的無「恆有性」與無「主宰性」現象。提及星雲大師對「苦」究竟真義,解釋「八萬四千塵勞」皆是增上緣,但是走向佛道與成功必須的營養劑,眾生轉念之間,就能化苦惱為菩提,薰習善因種子,心常住清涼地。
提及佛教生死輪迴觀,依空法師以星雲大師所倡導「老、病、死、生」次序,看待死亡只是「色身朽壞,但法身慧命延續不斷」,業力線串聯每個階段,因此修行至為重要。
主題論壇之中,江峰平向與談人提問針對「苦」、「空」、「無我」、「了生脫死」在傳統佛教的認知,與星雲大師的解讀有哪些不同?「六度萬行」中哪個最容易修行或最困難,請三位法師說出觀點,讓與會者對《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有更清楚的解讀。
慧專法師強調大師解讀「苦」是增上緣、營養劑,它給人們學習、奮鬥、增上、成熟、超越,「所以我們要爭氣,不要生氣」。談到「無我」,分享佛館開幕時,每天包裝六十萬個便當、一日收下一百一十噸高麗菜,他把煩惱轉化為力量,超越自我,看到自己的潛力。
面對生死輪迴
以平等心看待
永餘法師談及生命不死、輪迴不已時,以九十歲母親超脫煩惱,每天忙碌不已的摺出如指甲般大小的千紙鶴串飾和大家結緣。他表示,面對生死能用平常心、平等心看待,就是了脫生死;何必認定生就是喜,死就是悲。
依空法師對「空」特別有感,他說空有不二,空是建設萬有的意義,空有容納萬物的條件,要了解空可從三方著手,一是因緣觀,就是緣起法;二是空觀,不對號人座,不當垃圾桶,要當焚化爐;三是慈悲觀,面對困難如何化解都需般若智慧。至於六度萬行必須廣修供養,先從小施供養累積福報,不要有壓力,但必須「常做佛事,永不休息」,佛教的興衰要靠每位佛弟子。
江素麗督導回饋,星雲大師對「老病死生」的新定義,讓她對親人往生的悲痛,化為對一期期生命因緣的珍惜,了解死亡如同移民及喬遷,並祝福家人前往下一期更美好的生命。
枋寮國小校長陳明輝表示,第一次參加這麼有深度的閱讀研討會,了解人間佛教根本教義是這麼的生活化。他認為應該要把人間佛教這股巨浪推撥出去,讓更多人知道,這樣對人間的幫助才能更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