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三)千萬要及早確定自己未來生命的方向與去處(續)
現代人如何能確知乃至確信「死亡之後」仍然有「生命的未來」與「未來的生命」?
在上周的文中,我特別以李昌鈺博士的科學辦案為例,透過各種刑事鑑識的方法,仍然能夠將已經毀屍滅跡、逃之夭夭的兇手繩之於法,如果沒有十足充分的科學證據,如何能將當時都已經不在現場,而且湮滅證據的兇手定罪判刑?由此可見,經過驗證的科學辦案與刑事鑑識的證據性是十分堅強而無可置疑的。
同樣的道理,雖然我們無法用凡夫的肉眼直接見證「死後的生命」與「生死輪迴」,但是仍然能夠透過嚴謹的研究方法,找到強而有力的證據,可以充分證明「死後的生命」與「生死輪迴」的真實性,例如:催眠、瀕死經驗 (NDE:Near Death Experience)、出體經驗(Out of Body Experience)、兒童自發性前世回憶等等,其中以「兒童自發性的前世回憶」最具堅強的證據性。
其實早在一九六○年代,西方就有人開始研究兒童自發性的前世回憶,其中最具權威的學者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精神病學系教授伊安‧史帝文森博士(Dr. Ian Stevenson, 1918~2007年)。雖然他並非西方第一個從事輪迴研究的人士,但是因為他運用嚴謹的科學方法來檢驗所有蒐集到的資料,很多西方人基於理性與科學的信念,開始認真而嚴肅地看待輪迴轉世的課題,甚至於接受它的真實性。透過嚴謹的研究方法與查證步驟,維吉尼亞大學於一九六六年出版了他的學術研究報告——《二十案例示輪迴轉世》(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一書,引起了西方學術界的震驚與熱烈的討論,此書可說是研究「輪迴轉世」此一領域中最具有學術價值和權威性的參考文獻。【慧開按:請參閱〈有關輪迴轉世的學術性研究報告〉一文,收錄於《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頁83~85。有關伊安‧史帝文森教授的研究資訊與相關著作及論文,各位讀者可以上網搜尋到很多資料。】
史帝文森教授除了上述那本書之外,還有很多研究及著作也都非常值得參考,今舉數例如下:1.《輪迴與生物學:對胎記和出生缺陷的病因學之貢獻》(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 A Contribution to the Etiology of Birthmarks and Birth Defects,1997)2.《輪迴與生物學交會之處》(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1997)3.《記得前世的兒童——輪迴的問題》(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A Question of Reincarnation, 2001)4.《輪迴類型的歐洲案例》(European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2008)。
以上所列的第一項《輪迴與生物學》是一九九七年出版的兩巨冊研究專著,共有二二六八頁,第一冊探討胎記的病因學(Etiology),第二冊探討出生缺陷的病因學。第二項《輪迴與生物學交會之處》是將前面兩冊鉅著濃縮,而為一般讀者編寫的。所有書中的真實案例,都是經過作者與其研究團隊實地考察,並經由一連串嚴謹的驗證程序以排除造假及誤謬的部分,就像是李昌鈺博士的科學辦案一樣。根據史帝文森的研究,如果有兒童在年幼時自發性的說出自己前世的記憶,譬如:自己前世的名字、居住的村落、前世親人的狀況、前世自己死亡時的情形等等,史帝文森的研究團隊在得知消息後,會趁該兒童及見證人記憶猶新的時候趕赴個案所在,進行實地訪談、蒐證、查核、驗證等相關研究。
他們運用法界辦案的查訪與驗證方法,分別約談兒童、家人、親戚和村民,嚴密檢驗他們說詞的正確性,再相互比對,找出箇中矛盾之處,以排除不確實的內容。研究團隊堅持只訪談親眼看到或親耳聽到訊息的人士,而不接受第二手的資訊。根據史帝文森教授的研究發現,這些兒童身上的胎記或者其他生理特徵與其記憶中的前世經歷有關,尤其是暴力性的死亡。他的研究揭示,情緒、記憶,甚至於以胎記形式顯現的肉體傷痕,都可以從前一世生命轉移到下一世。
他的學術立場是,某些恐懼症(phobias)、嗜戀症(philias)、不尋常的能力和疾病,無法完全用遺傳或環境來解釋,他認為輪迴提供了第三種解釋,而且能夠找到強而有力的證據。
其實,除了史帝文森教授之外,國外還有很多人研究及出版了有關兒童前世回憶的論著,各位讀者如果有興趣一探究竟,可以自行上網搜尋,只要打上“Remember Previous Lives”或“Previous Lives”或“Reincarnation”等關鍵語詞,就可以找到很多相關的資訊,有通俗書籍,有學術論著,有視頻影片,可謂琳瑯滿目,當然其中的內容水準不一,不能照單全收,仍然需要嚴謹篩選。
總之,佛法講生死輪迴的現實性是千真萬確的,就像萬有引力一樣,不是你信不信的問題,而是你知不知曉的問題。知道有「生命的未來」與「未來的生命」,我們就會及早預作規畫,認真準備,何樂而不為?(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