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累了嗎? 避免職場幻象帶來倦怠感

文/彭孟嫻 |2022.04.16
34688觀看次
字級
只要透澈虛相不能帶來實質的傷害,就無需恐懼。 圖/123RF

文/彭孟嫻

明升暗降被冷落、代人受過好委曲、勞而無功遭訕笑……在職場中撲面而來,是否讓你日復一日覺得沉重和疲累?其實,在不影響實質發展的情況下,這些讓人備覺辛苦的情境,其實只是一種「幻象」,連「現象」都稱不上……

圖/123RF

當職場「困境」在心中產生時,有時是「現象」,有時是「幻象」,這些都是職場當中的「相」。

不論是「現象」或「幻象」,當人們內心期望值產生衝突時,就會產生內在焦慮。因為人的內心對於職場所遇到的人事物,常會有過度的擔憂與揣測,這樣的內心過度推敲,往往讓人產生內在壓迫,失落與擔憂的情緒也會隨之產生。

當職場幻象造成壓力,不只憂心內耗,更會讓身體出現異常。這些職場現象,有時候是因為突發狀況,例如組織人事糾紛,或者裁員議題,但是,很多時候卻是因為工作過程中的雞毛蒜皮小事,讓內心積累的負面情緒轉為病灶,因而產生職業倦怠,這些,就會形成疲憊的「幻象」。

圖/123RF

過度揣測易引發幻象

話說回來,大多數人很難做到避免產生職場幻象,原因在於:人常常會把職場的過度揣測,認定為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可惜的是,這樣的自我保護機制,會在內心混亂之時,難以做到「淨心」,導致容易判斷錯誤,陷入惡性循環。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遇到困境或逆境時,很容易想方設法試圖去扭轉現狀。殊不知我們就算短期以「方法」改變現狀,但是這些方法常會使我們陷入更大的焦慮,讓我們用盡方法前進之後,又立馬打回原點。

不處理也是一種處理

其實遇到職場煩心之事,「不處理,也是一種處理」。這世界上有部分的人,確實能夠做到「離一切望相而清淨信心」。但是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我個人在職場努力多年,仍無法完全做到,原因就在於職場問題層出不窮,其中有太多的複雜因素,會干擾我們看事情的角度。

要讓我們從職場內心幻象,轉為職場透澈,其實「信心乃為入道初步」,也就是說:「信、進、念、定、慧」,「信」乃五根之首。對於一般人而言,雖難以做到,但在遇到職場為難處時,仍可以每日由內修練下列心態:

1、不驚不畏的般若智慧

不驚、不畏,必須心無所著,而有了般若智慧,才能心無所著。

職場中有許多超乎我們能控制的因素,有時礙於經濟需求,必須屈服在職場不公不義之下。雖然多數職場仍有公義與正義,但是,不可否認的,部分職場當中的權益剝削,常常是擊垮有抱負年輕男女的原因之一。

面對職場的不如意,不驚與不懼必須深植心中,因為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個工作。事實上工作的失去被裁員或不順心,換個角度就是可以更換另個工作。但若能夠在工作中盡量做到不驚、不畏,深植心中的「相信自己」就能堅如磐石。

如果不能在心中淨心的相信自己,就會在心中燃出畏懼與憤恨。這樣的憤恨就會在人的生命中帶來毀壞。當憤恨在心中滋長,就算人有積極向上之心,仍會因憤恨而無法讓結果稱心如意。

2、情境實無可取無可說

職場負面情境無可取、無可說。

在職場若實質權益受損,當然需要說出來,但如果只是因為心中焦慮產生擔憂的幻象,而試圖想說或想抒發,其實倒可不必。

職場的「取」必須行之有道,如果取之不義,就算短期得到,也很難長期受益。職場中的「說」必須有理有據,如果是以欲說來攻擊對方,這樣的取得就是生命的業障。

生命中有許多「相」,如果職場中試圖掠奪的人以言語攻擊我們,就讓我們在心中產生慌亂之相,那就會讓我們生命長河的意義受阻。面對職場的不公不義,我們需要用對的方式來保障個人的權益,但是不要忘記保障個人權益只是生命過程的驛站,真正生命長河的終點,還是要以內在淨心為主。

職場當中的委屈,其實是如何也訴說不盡的。工作場合如果遇到人生負面驛站,當中無可取、無可說,離開就是。

3、受得苦難與看得透澈

在職場無論是受僱或自僱,要站得穩妥,需要看得透澈。這樣的穩妥,不是指自己的職位,也不是自己的單位頭銜,更不是自己的資產淨值,而是自己內心是否能以通透的「淨心」,看清職業對個人生命的意義。

一旦能先讓內心清空,讓內心淨心,透澈職場幻象之難,明白在職場所受的苦難,不過是虛相的心理考驗,對實質的影響其實很有限,自然也就能靜下心來,無畏職場的紛紛擾擾。

或許有人會問:「淨心」與「靜心」不同嗎?其實兩者是息息相關的,但我個人認為,要先靜心,才能淨心,而淨心之後,也自然能靜心。


圖/unsplash

困境難承受淨心無懼

但是,靜心並不是職場的透澈之極,職場「淨心」才是。在職場,要讓善根在工作中扎根,因為人性很容易讓工作當下的情境與際遇,影響個人的喜怒愛樂,取代我們的淨心。因此工作當中許多盤根錯節的負面情緒,就容易延續到下班後的個人生活。

面對職場的紛擾,能承受的部分,就忍耐。遇到不公義的霸凌,就爭取個人權益。無法承受的部分,就離開。也就是說,不要讓職場困境中的現象與幻象,成為綁住內心的枷鎖。如果人生對於職場傷害,在內心無法忘懷而每日叨叨念念,就會在心中無法透澈掙脫,也就容易在職涯生活感到職業倦怠。



作者簡介

彭孟嫻Jessica Peng ,目前在加拿大從事法律調停工作,同時也是加拿大調停仲裁協會會員,以及安大略省調停仲裁協會會員。

畢業於加拿大約克大學法律調停(York University:Mediation)、加拿大森尼卡學院法律顧問(Seneca College:Paralegal),加拿大皇后大學經濟系(Queen’s University:Economics Degree)。

著作:《職場霸凌》、《戀愛脫單魅力學》

網站:www.jessicapeng.org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