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原住民訪問研究學者江冠榮,花了1年多時間,在八通關古道,走訪布農族祖先遷徙的歷史軌跡,共發現60多座無人居的布農族傳統石板屋。他建議政府開放觀光,把觀光客的利益引入原住民傳統領域,進而光耀祖先在建築上的藝術與美學,並恢復傳統古地名稱。
江冠榮最近以「台灣雲端上消失的獵人—再現布農族於八通關聚落原貌與遷移歷程」為研究主題,獲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獎助,研究時間為期1年。
江冠榮表示,八通關古道從南投竹山到花蓮玉里,清朝即已有開鑿的紀錄,日據時代又重闢「八通關越嶺道」,除了交通運輸功能外,更帶有教化當地原住民的功能,原本居住當地的布農族人被迫遷徙到山下,捨棄傳統生活。
江冠榮小時候常聽到族人回憶,以前在八通關優游自在的山林生活,因此決定探索祖先的傳統生活領域與空間,進而發現60多座以上的石板屋,他和不少族人都希望能夠先行開放1、2天行程的安全石板屋。
但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南安管理站主任許英文表示,這些石板屋,有的在結構上尚屬安全,有的則有安全顧慮,加上布農族人過去有把祖先遺骸安置家中的傳統,其後人是否願意把祖先遺屋,開放給觀光客參觀,還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