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 村裡的防空洞

文/宋隆俊 |2022.04.11
581觀看次
字級

文/宋隆俊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事,引發世界的不平靜,也勾起我童年時的防空洞記憶。

民國五、六○年代,我正值小學、國中階段。因為那時兩岸局勢仍十分嚴峻,學校幾乎每學期都會舉辦防空演習,模擬敵機來襲。師生們在警報響起後,必須迅速躲進防空洞避難。也常有阿兵哥在學校及村子周邊實行軍事操演,有時候,還會有直升機降落學校操場,不僅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更捲起滾滾紅土,每每吸引師生們奔出教室觀看。

此外,村內處處可見防空洞、防空壕、傘兵坑等防護設施。其中,防空洞是建在地面上的水泥圓柱體建築,厚實堅固得足以抵擋子彈、砲火及炸彈,同時也安定了村民的身心靈。

到了民國五十年代後期,兩岸情勢漸趨平穩,防空洞、防空壕也慢慢失去功能,自動轉型為其它用途。

記得,村民常用來晒芥菜、蘿蔔、花生、地瓜簽、蘿蔔、衣物、棉被……,沒讓它荒廢浪費,這乃是當年農村特有的景象。

防空洞也是孩童扮家家酒及躲貓貓的遊戲場所。不過,陰雨或冬天時,洞內就顯得陰森又潮濕,有點恐怖,囝仔們都避得遠遠的。在電視台相繼開播後,孩童們迷上了掌中戲、歌仔戲等電視節目,自然就冷落了防空洞,然而,與防空洞有關的記憶卻是永難忘懷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