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白天打瞌睡或午睡超過一小時,恐是失智前兆?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人進入老年後,活動量減少或是少了社交刺激等,都可能增加失智症的發生機率。
《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國際期刊最新刊登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人邁向老年後,如果白天在正常時間外,出現至少一次打盹,或每天午睡超過一小時,罹患失智症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四成的風險。
葉篤學指出,人類退化過程中,活動力會愈來愈差,若罹患失智症,失去活動力會更為明顯,才會導致白天打盹的現象,但並非白天打盹就等於罹患失智症,兩者還有一大段差距。
該研究蒐集一千四百零一位長輩的行動數據,受試者的平均年齡為八十一歲,數據蒐集時間長達十四年,受試者多達四分之三為女性。受試者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七點,配戴類似手表的追蹤裝置,蒐集他們的活動狀態,如果長時間不活動,就會被解釋為打盹。
研究開始前,百分之七十五點七的受試者沒有認知障礙,百分之十九點五的受試者有輕度認知障礙,百分之四點一罹患阿茲海默症。經過十四年的追蹤,原本沒有認知障礙的受試者,每天在白天的打盹時間,每年平均增加十一分鐘;輕度認知障礙受試者則是每年平均增加二十四分鐘;患有阿茲海默症的患者,每年平均增加六十八分鐘。
研究發現,人進入老年後,夜間睡眠品質下降,導致白天打盹時間增加,影響生活作息,白天減少活動,增加認知障礙的風險。
葉篤學表示,此研究帶來重要的結論,當活動量減少或少了社交刺激等,可能增加失智症的發生機率。無論是已經被診斷為失智症或現在身體狀況健康穩定,預防失智,應該要把飲食、運動、睡眠、腦力訓練四大項目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一、飲食:三高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注意健康飲食,避免高油、高鈉食物,避免三高上身。
二、運動:運動可幫助血液循環,刺激腦部細胞生長,每周至少運動二到三次,有助預防失智症。
三、睡眠:睡滿八小時,起床時若身體依舊疲憊表示睡眠品質不佳,需調整睡眠狀態。
四、腦力訓練:如打牌、益智遊戲、社交、畫畫、唱歌等,都有助於腦部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