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負責中東軍務的美軍最高指揮官、海軍上將法隆,十一日突然宣布退役,並聲稱報導指他與布希政府間,針對伊朗政策存有重大歧見是錯誤的。但民主黨領袖大肆抨擊,認為法隆是因直言被迫下台。
法隆在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表的聲明中說,有關他在伊朗事務上與美國總統布希理念不合的報導,已導致「分散焦點」,讓他不能繼續有效地為美國利益服務,決定辭職。
國防部長蓋茲十一日表示,他已「勉為其難且遺憾地」接受法隆的辭呈,並形容法隆的決定是「正確的事」。
蓋茲並表示,法隆提前退休完全是他個人決定,與政策無關,並指法隆與政府在伊朗事務上意見不合是「認知錯誤」。
紐約「老爺」(Esquire)雜誌報導指出,一年前接任美國中央指揮部司令的法隆,反對使用武力解決伊朗核武問題,成為「戰爭與和平的夾心人」。
「老爺」雜誌撰述巴奈特,在介紹法隆的文章中指出:「知名觀察家現在會說,如果法隆在明年春天任期屆滿前,被解除司令職位,也不令人意外,最早或許會在今年夏天,才能讓白宮認為更聽話的指揮官上任。」暗指法隆因為與白宮的歧見,而決定提前退休。
文章並說:「如果那種情況發生,或許足以代表總統與副總統希望年底前,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不想要一名指揮官成為絆腳石。」
被問到「老爺」雜誌指稱法隆去職,顯示美國準備與伊朗開戰,蓋茲駁斥說,「那是無稽之談」,這種報導「非常荒謬」。
布希政府對伊朗的官方政策,原則上是藉由外交與經濟施壓,解決雙方的歧見,特別就伊朗的核計畫,但美國政府也不會把動武選項撤離談判桌。
法隆突然離職,引來民主黨領袖大肆抨擊。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瑞德說,這是「獨立、坦率與專家公開發表看法,不受政府歡迎的又一例」。
六十三歲的法隆服役四十一年,在越戰時曾為戰鬥機飛行員,去年三月接任中指部司令,成為負責中東、中亞和北非地區的最高軍事首長。
在此之前,法隆曾接掌美國太平洋指揮部司令。他以善謀略著稱,也嫻熟外交事務,任內著重改善與中國的軍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