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兩岸何種基礎下談判?兩岸開放,有何風險管控?
馬:台灣和大陸在過去不是沒有談判過,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九九○年代後共談了二十四次。新加坡辜汪會談達成四項協議,另外還有金門協議,都沒有因一中問題造成障礙,表示兩岸可以協商,一九九二年達成九二共識,也可作為談判重要基礎。目前為止未聽說大陸反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對等談判也是對方可以接受的。
「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若對方不接受,就不談判。若大陸把台灣看成中國的一部分,就絕對不會談判,一定要對等協商。若要談和平問題,大陸應先把飛彈撤除,才可以談。
過去在這方面已有經驗,知道用什麼方式能找到雙方的共同點、把焦點擺在最迫切的問題上,這才是求同存異的精神。兩岸雙方在很多議題都有談過,也都有經驗跟共識,並不是中間斷了八年就談不起來,只要把過去做法修正,兩岸關係就能修正到對等協商的境界,「絕對做得到」。
謝:擔任行政院長時,達成兩岸貨運包機和客運包機協商,所以現在才有春節包機。過去在兩岸協商上有許多成果,只是沒有喧嚷,要訣就是「擱置爭議、不談主權」,最近很多經濟犯可以送回來,就是因為有談的結果。
馬英九主張一年內要達成直航談判,「怎麼知道中國會接受你的立場」?
全球化造成M型社會、內需不足和貧富差距加大,應改善租稅制度,讓過去流出的資金可以回來。只要改善投資環境,讓中小企業回流,內需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