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深海直播、大型水族缸 潮境智能海洋館今天開幕

 |2022.03.25
1609觀看次
字級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潮境智能海洋館」今天開幕,引入先進的數位科技,有別於一般傳統水族館。圖/海科館提供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潮境智能海洋館」今天開幕,引入先進的數位科技,有別於一般傳統水族館。圖/海科館提供


影音來源: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

【本報基隆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潮境智能海洋館」今天開幕,引入先進的數位科技,有別於一般傳統水族館,展示約有320種、5700隻海洋生物。可經由現場連線在潮境海灣裡5G實況轉播,看到保育區的海底的生物與影像。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結合海洋生態和科技,可以與屏東有海生館南北互相呼應。

潮境智能海洋館3月26日後至5月2日展開試營運,試營運期主要對象為海科館周邊與基隆市民、瑞芳區居民等預約參觀,5月3日起則開放全國民眾參觀。這裡可以看到許多復育成功的海洋生物如小丑魚、珊瑚、鱟等。以及許多難得與可愛的海洋生物,包括潮境海洋生物明星龍王鯛,目前也是台灣唯一公開展示且僅能在此可以就近觀賞的保育生物。

潘文忠表示,「潮境智能海洋館」結合海洋生態和科技,可以深入了解海洋的生態,加上結合復育的工作,可以與屏東有海生館南北互相呼應。

市長林右昌說,潮境公園現在是北台灣重要海洋資源生態復育區,結合原本填海的垃圾場成為濱海公園,有15公頃的保育生態區,智能館啟用不是只有欣賞水族生態,更重要的是和海洋教育結合,永續發展的目標。

智能海洋館有1至4樓,含原先海洋復育中心占地3570坪,1樓「潮境之賓」由三部4K高畫質投影機,透過全球海洋中25種海洋生物傳達海洋生物及生態知識;另經由連線在潮境海灣裡5G實況轉播,可看到保育區的海底的生物與影像;而「潮境之魚」潮間帶的生物可透過俯視缸近距離觀察;互動遊戲區則可了解海洋生物的擬態能力。


1樓「潮境之賓」由三部4K高畫質投影機,透過全球海洋中25種海洋生物傳達海洋生物及生態知識。圖/海科館提供

一樓可直視的大洋缸為水深達7米、總水量約150立方米的近海洄游缸,除了能近距離觀察東北角常見的潮間帶生物如海星、魟魚等,也能透過巨型水缸表層及底層的生物認識大洋生態系以及海洋食物鏈。

「潮下視界」有4個圓柱形水缸介紹珊瑚礁區魚類,包含浮潛及水肺潛水時常見到的色彩豔麗的蝴蝶魚、人工繁殖技術成熟的小丑魚「尼莫」。 3樓「潮中舞者」結合有6個圓柱形水缸與炫目的聲光效果展示台灣海域常見的水母。

3樓「潮中舞者」結合有6個圓柱形水缸與炫目的聲光效果展示台灣海域常見的水母。圖/海科館提供

4樓「潮水彩繪」主題區主要為彩繪互動投影區,也有人工繁殖小丑魚技術的「熊貓小丑魚」和其他外型特殊的小丑魚、以及有毒生物區「獅子魚和魨魚」為適合親子共遊共學的場域。此區另有「智慧水族缸」,遊客可以透過視線與不同手勢操作,在透明顯示螢幕上看到水族生物介紹資訊。

4樓另有「潮水特展廳」目前展示有「螢光魚特展」,介紹生物螢光的特性、也可了解生物螢光的科技應用於醫療、基因改造之科技與生活的關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