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言
前幾年去看外婆,才剛進門,與外婆住在一起的阿姨即提醒我,說外婆年紀大,記性變差了,會一直重複說同一件事、問同一個問題,要我別見怪。
見面沒多久,大家一起聊了一下,外婆便開始問我哪天回去、早上幾點的飛機、幾點起床之類的。此後幾天,她時不時又再問起類似的問題:「哪天回去」、「早上幾點的飛機啊」、「幾點起床」、「有沒有要買的要帶的,要記下來」等等,甚至一天問好多次。看著她認真詢問的神情,似乎不記得已經問過我,加上阿姨的叮嚀,因此我都會耐心回應。
本以為外婆可能年紀大了,記性衰退,並未曾多想。多住了幾天才發現,其實她頭腦清醒得很,知道還剩幾天我就要回去,也很清楚表弟還有幾天就會來看她,連表弟哪天離開也都記得清清楚楚。
果然表弟來了之後,沒聊幾句,外婆便問表弟:「坐了多久的車啊?哪一天回去啊?」也是一天問好多次。
只是表弟不像我認真回答,一下說坐火車轉公車要六小時,一下說坐了一整夜的車,甚至還亂掰說幾天前先去別的城市再坐飛機來的,回答次次不同。卻沒想到,外婆竟然都記得他先前怎麼說的,認真地著急了,繼續追問:「你不是說坐六小時車嗎?怎麼變成坐一整夜的車呢?怎麼自己都不記得了呢?」
聽著他倆的對話,我才猛然明白,外婆不是記性變差了,而是很想跟晚輩講話卻又不知怎麼打開話題,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變成怎麼樣了,不知道聊什麼晚輩才會有興趣。早年,她還會叮嚀晚輩要留意這遵守那,現在怕年輕人不耐煩,嫌她囉唆,也不知該說什麼才不致踩到紅線讓場面尷尬;而晚輩為了讓她少操心,多是言不及義地隨便敷衍,最後往往沒講兩句就冷場。於是,她只能從已有既定答案的事來開場。
從此之後,我開始試著跟外婆聊些別的事,故意留些話尾讓她可以發問或是可以接下去。當她發現我不介意聽老掉牙的往事後,果然開口聊了許多過往,有些事雖是反反覆覆地說,我也不會提醒她已經講過了。
原來,講什麼都不重要,答案正不正確也無所謂,相伴的時間或許短暫,但若能與親人共享一段祥和時光,回憶起來時心裡有絲絲甜意,這樣便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