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家古名伸從小就愛「即興」創作,一九九三年成立「古名伸舞團」後,除了編創舞蹈外,還率台灣之先,發展「接觸即興」這種獨特的舞蹈形式,並始終鍾情於和觀眾能近距離互動的小劇場。她表示,在「接觸即興」中,舞者的個性、能力、肢體特質會真實的展現,觀眾可有最直接的解讀,舞者與觀眾間的交流,也能讓演出產生不同的火花。
古名伸表示,「接觸即興」是舞蹈中的一個派別,深受後現代主義影響,七○年代於美國開始發聲。她如此著迷於即興舞蹈,即是因為她認為所有的舞蹈編創,需要自由的創作空間,才能打破舞蹈形式,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蹈語彙。
她說:「接觸即興」多半是和舞伴一起跳舞,但又不是任意妄為、唯我獨尊的跳,反而舞者間彼此要充滿傾聽與對話的技巧,如太極的推手般,要在能量的你來我往中,持續跳舞,隱涵隨緣無常的哲思,是一種既當下又真實的表演形式,每次的表演也都有不同的驚喜與火花。
此外,古名伸的舞蹈創作,還融入許多語言原素,讓舞蹈劇場化的特質更為凸顯。她指出,肢體與語言有不同的力道,可以相輔相成,「我曾經是個編舞者」即是她邊說話邊舞蹈的作品,她說:「在邊說邊跳的過程中,頭腦很忙碌,無暇去管控身體,那時的肢體好像能隨心所欲似的,是我肢體自由度最高的一個作品。」
另一支作品「出走」也設計許多的語言原素,把古名伸身邊的真實故事,緩緩道出,她說:「這個有十九個段落的舞作,宛如散文般的結構,語言具體、舞蹈抽象,兩者間相互結合,能夠營造一種情境,讓觀眾得以融入於舞作當中。」
國內許多舞團都期盼能登上大舞台,古名伸則不同,她反倒難捨小劇場實驗性濃厚的特質,以及和觀眾一同近距離呼吸、互動的感覺,除了偶爾受邀和其他團隊合作,「玩票」地登上大舞台演出外,她希望能在小劇場與戶外劇場持續耕耘,並不斷從事舞蹈的編創,滿足她的表演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