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噸喊出一千美元天價 降稅效果無反映售價 農糧署釋出公糧穩米價
【本報台北訊】國內物價驚驚漲,稻米價格因去年歉收而漲價,農委會農糧署釋出公糧穩定價格,明天將再標售一萬公噸。但更嚴重的是,經濟部發現,今年七月以後,國內麵粉恐有缺料危機。
行政院今天將召開例行物價穩定工作小組,會中將邀集經建會、經濟部、農委會、公平會等部會,討論如何平抑節節高升的國內物價漲勢。在大宗物資方面,經濟部資料顯示,今年麵粉進口已標至第七船,合計國內現有庫存與運送途中的麵粉,國內業者約掌握了近五個月的供應量,但第八船的標售卻已流標兩次,主要是因為價格過高,甚至有人喊出每公噸一千美元的天價。官員擔心,七月之後,國內麵粉恐發生缺料現象。
官員說,雖然政府已經協調立法院將大宗物資的營業稅率,由百分之五降為零,周五將完成修法,並機動減半進口關稅,但由於大宗物資的國際價格漲幅實在太快,營業稅的幅度又不大,對民生商品價格影響十分有限;根據經濟部設算,營業稅降為零後,每條吐司麵包的零售成本平均僅下降零點三八元,每公斤沙拉油則下降零點一元,實在很難反映在具體售價上。
新經濟部官員強調,國人要有「高糧價時代」的心理準備,經濟部將建議行政院,考慮在國內尋找適合的種植地點,以鼓勵農民轉作小麥作為長期規畫。
米價方面,農糧署說,去年因颱風侵襲,稻穀歉收,導致年初稻米價格上漲,在陸續釋出三萬多公噸公糧後,農糧署決定今天再標售一萬公噸稻米,包括進口糙米三千八百多公噸、進口白米一千公噸、進口糯米二百公噸及去年一期作國產糙米五千公噸,供應市場所需。
農糧署指出,目前政府公糧庫存量包括國產米及政府進口米,約有三個月稻米消費量的安全存量,足以彌補去年稻作歉收數量,所以供應國內需求無虞匱乏。
不過,地方農會基於希望農民希望賺錢的心態,並不願意配合公糧釋出,糧商則透露,即使農委會釋出公糧,對稻米價格的平抑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一期稻作生產缺口太大,上半年米價很難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