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盡頭 記錄涅涅茨人遷徙

 |2022.03.16
3318觀看次
字級
科爾丹的照片,記錄穿著傳統服飾的涅涅茨人、薩摩耶犬和小孩。圖/取自科爾丹臉書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原住民涅涅茨人(Nenets)是北極凍土地區遊牧民族,人口數量僅四萬多,當涅涅茨人遷徙時,會遇到許多天然氣管道、鑽井塔,分割他們的路線,且隨著永凍土融化,氣溫上升也影響苔原的植被,讓涅涅茨人的放牧生活受到嚴重威脅,同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涅涅茨語列為瀕危語言。一名攝影家科爾丹(Daniel Kordan),在他的冒險之旅用鏡頭捕捉到涅涅茨人的樸實和活力。

出生於俄國、現居住義大利的科爾丹,去年拜訪這些以馴鹿為生的傳統牧民。他最初的夢想是拍攝他們向北遷徙的過程,也被稱為「Argish」,但科爾丹幸運受邀,在偏遠的亞馬爾(Yamal)一戶家庭的帳篷裡住了一周。

環境偏遠惡劣 像幾世紀以前

「亞馬爾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科爾丹表示:「這次旅行就像穿越到幾個世紀以前,好像發現自己突然不合時宜地出現在苔原地帶,周圍是群山、雪地、涅涅茨人和他們的鹿群。」

在涅涅茨人的語言中,亞馬爾的意思是「世界的盡頭」(End of the world),位於西伯利亞西北部永久凍土帶,地處偏遠、寒風凜冽,一千多年來一直是他們的家園。對於仍然遊牧的涅涅茨人來說,他們非常依賴於這片土地和馴鹿群。涅涅茨人沒有定居地,而且只使用帳篷作為休息之處。

透過在帳篷裡與居民近距離接觸,科爾丹有機會見證涅涅茨人的日常生活。「伊凡諾維奇(Pyotr Ivanovich)的妻子莉娜(Lena)擔任女管家」,科爾丹說:「莉娜從早到晚都不停地忙碌,把雪拿進來融化,穩固帳篷免受強風的襲擊,或者給我們做飯。」他說,食物很簡單,但都是自製的,而且很美味。

涅涅茨人遷徙的過程十分壯觀,十多輛雪橇穿過山谷。圖/取自科爾丹臉書

帳篷裡的溫度 和外面一樣低

在此期間,科爾丹不得不面對天氣的挑戰:「第一天只有攝氏零下五度左右,到處都是溼漉漉的雪。然後突然降至攝氏零下二十五度」,他說:「涅涅茨人晚上會將爐子加熱上床睡覺。到了早上,帳篷裡的溫度幾乎和外面一樣低。」

「涅涅茨人的孩子非常安靜」,科爾丹說:「我整周幾乎都聽不到他們的哭聲或尖叫聲。」終於,科爾丹夢想成真,他有幸乘坐雪橇,和涅涅茨人一起北遷。

「這次遷徙規模壯觀,也非常漂亮,十多輛由雪橇連結的『火車』沿著丘陵和山脈穿過山谷」,科爾丹談及「Argish」時說,從黎明到黃昏,這段旅程共歷時十二小時,科爾丹在新營地上方還拍到美麗的北極光。

科爾丹的系列照片以穿著民族服飾的涅涅茨人、薩摩耶犬和可愛小孩為特色。他很慶幸拍攝到涅涅茨人的遷徙,並更加了解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

科爾丹在新營地上方,拍到美麗的北極光。圖/取自科爾丹臉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