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111學年度學測成績公布後,高三生將選填志願。選校、選系有多重要?縱觀過往台灣大專校院休學比率,據教育部統計,每年約有7%大專校院學生選擇休學,影響台灣高教環境,也讓外界好奇為何學生念不下去。
隨著少子化,大專校院學生人數已逐年減少。教育部統計,大專校院學生人數從100學年度的135萬多人,降至109學年度的120萬多人,同時,每年仍有約9.5萬至10萬人選擇休學,另覓其他出路。
分析休學原因,工作需求與學業志趣不合是主因。學生因工作需求而休學的比率,從101學年度的20%上升至108學年度的26%;學業志趣不合的比率也逐年上升,100學年度志向不合占休學原因14%,隨後年年增加,108學年度增加至18%;近3年每年都有近2萬名學生因興趣不合休學,台灣教改長期強調自我探索,但選錯科系問題並未緩解。
無法適應大學生活也是學生選擇休學的原因。近3年因適應不良而休學的學生人數大增,106學年有500多位學生因此休學,108學年飆長至近2000位,成長驚人。
就算撐到畢業,能否學以致用又是問題。據yes123求職網2020年公布的調查,近7成上班族認為自己的工作與大學科系不相關,僅3成1認為學以致用。自認學非所用的上班族認為,學校所學不具一技之長、主修科系造成求職行業範圍受限、科系相關職缺薪資不符預期,是學非所用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近4成上班族認為自己選擇科系的原因是「考試分數落在這個科系」,也有超過1成「完全由父母或長輩決定」,僅3成6是憑個人興趣考量科系。是否能盡早找到理想科系或有興趣的領域,避免大學後悔或學非所用,是大人可以多引導孩子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