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 壯觀險峻 錐麓古道

文/younger |2022.03.05
2483觀看次
字級
錐麓斷崖中最美、最驚險的打卡點,讓人又愛又怕。圖/younger
從錐麓斷崖上鳥瞰太魯閣峽谷,令人感到驚心動魄。圖/younger
錐麓古道3.1公里處折返點標示,讓人期待另一端路段能早日修復。圖/younger
錐麓吊橋橫跨立霧溪,是錐麓古道的起點。圖/younger
終點斷崖駐在所舊址,可以稍作休息、享用午餐,然後準備折返。圖/younger

文/younger

走在寬度不到1公尺的斷崖路徑上,抬頭仰望險峻峭壁,低頭俯瞰懸崖深淵,蜿蜒的立霧溪迂迴如帶,盤曲的公路細小如絲……身處在這世界級的錐麓古道上,讓人不由自主的感到驚歎和懾服……



我喜歡不需重裝備、不用在戶外野營過夜的登山步道健行,像登七星山主峰,只要天氣好,帶一支登山杖,足夠的飲水和簡便午餐,輕裝簡行就可以享有一天往返的登山樂趣。而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錐麓古道,除了能享有一樣樂趣之外,更多了驚險刺激的體驗。

合歡越嶺殘存古道

原本全長10.3公里,從燕子口通往慈母橋的錐麓古道,是日據時期開鑿出來的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修建在錐麓斷崖上,步道非常狹窄,從斷崖俯瞰太魯閣峽谷,風光壯觀險峻,盡收眼底。

由於大部分路段都已崩毀,錐麓古道目前只開放民國93年底修復完成,從燕子口(錐麓吊橋)經過1K處的「巴達岡駐在所遺跡」、2.6K處的「錐麓斷崖」、到3.1K處的「斷崖駐在所舊址」,就需原路折返。其中最後500公尺的錐麓斷崖路徑,就是古道行的險中之險。

行前事先上網申請

想走錐麓古道,得事先上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辦理入園申請,在獲得許可日的上午7~10時規定時間內趕到燕子口步道東口的小木屋(錐麓古道登山口)報到,憑入園許可證,購買門票(全票200元)才能進入。

為了能早睡早起、養足精神,儲備充足體力,我們先從台北遠赴花蓮住宿一晚,第2天一早,從花蓮車站搭乘台灣好行客運往天祥方向出發,7點一刻抵達燕子口。(有同行山友是當天凌晨4點從台北開車前往,直接入園再走來回約需5~7小時的步道,然後再直接開車回台北,體力驚人。)

走進古道的懷抱中

由於古道沿途沒有「方便」的措施,負責門票的工作人員提醒我們,在進入錐麓古道之前,最好先到距離入口650公尺左右、走路只需約15分鐘的「靳珩公園」洗手間先行解決,免得到時得在野外處理,有些麻煩。

我和老伴8點進入園區,過了錐麓吊橋後,正式進入古道的懷抱。由於前2.6公里路段,多半是角度30~40度的上坡,加上都是泥土路和碎石路的步道,海拔約247公尺的燕子口,和古道最高點的落差達560公尺左右,所以雖然一樣可以看到蔥鬱林相,聽到蟲鳴鳥叫,但逐階上坡卻比一般步道更費腳力。還好沿途有許多段落的山壁,都設有讓手借力使力的輔助繩索,所以務必要戴上布手套。

歷史遺跡中暫歇腳

約1小時後,我們來到1公里處的「巴達岡駐在所遺跡」,是個可以暫時歇腳,喝水喘息的好地點。文獻說到,日據時期曾在這裡設置警察駐在所、教育所、交易所等,擔負部落住民的治理、教化與產業工作,此外還有警手宿舍、外地警手宿舍、倉庫、療養所等。

由於巴達岡正好位於太魯閣峽口至塔比多(今天祥)的中途,是重要的停留或投宿地點。1930年代攬勝風氣逐漸興盛,為了旅人住宿的需求,1943年還興建了宿泊所,可提供20人住宿。環顧四周,從荒煙蔓草裡發現的澡盆等建築遺跡,以及還屹立的門柱,不難想像當年巴達岡部落,人群匯聚的盛況。

懷想斷崖施工艱辛

兩小時又15分鐘左右,我們終於走到錐麓斷崖起點。此處的大型指標清楚說明,全長約500公尺的斷崖路基極其狹窄,且無柵欄設施,行走時務必貼近山壁、手握繩索,遇到交會時要謹慎小心,並於寬敞處等候與禮讓。另外,因常有落石發生,最好不要逗留嬉鬧,盡快通過。行走時切勿東張西望,照相與攝影時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根據記載,1915年3月完工的錐麓古道,道路橫切過當時被稱為「東亞第一大斷崖」的錐麓斷崖,期間施工人員得身繫繩索,從上方垂降而下,在山壁上鑿出可以立足的地方,再將道路開通。

立於峭壁斷崖之間

走在寬度不到1公尺的斷崖路徑上,抬頭仰望的是700公尺高的險峻峭壁,再低頭俯瞰達500公尺的懸崖深淵,蜿蜒的立霧溪迂迴如帶,盤曲的公路細小如絲。身處在這世界級的錐麓古道上,讓人不由自主的感到驚歎和懾服。

通過這段大致750公尺等高,但不免覺得驚心動魄的錐麓斷崖,我和老伴在近11點時,終於抵達折返點——斷崖駐在所舊址。坐在樹林遮日的石頭上擦擦汗,吃午餐,休息半個小時後,便啟程折返,於1點左右抵達出口,讓等在出口處的工作人員將我們從名單上刪除,代表我們已經平安出園,完成這段錐麓古道的天險之旅,雖然辛苦,但真的讓人覺得大開眼界,不虛此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