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漫畫的經驗都在陰暗的廁所或是躲在棉被裡,不過現在到台北市中崙圖書館,你可以一本接著一本看。的確,一直以來,漫畫在教育體制中,只扮演著休閒娛樂的角色,但中崙圖書館卻提供它最寬廣的舞台。
第一個以漫畫為主的圖書館
以「快樂學習,啟發夢想」為目標,發展漫畫館藏特色的中崙圖書館,目前的漫畫圖書類型有十二種之多,有漫畫書、漫畫相關參考書、期刊、視聽資料、剪輯資料、國立編譯館漫畫審查時期的台灣本土漫畫著作等,深受大小漫畫迷的喜愛。
因為漫畫的閱讀率很高,相對地破損率也高,主任李英豪說,「書一買進就必須先加工處理,從加書皮、加強裝訂、分類、貼標籤到上架等須經過五至十道繁複的手續,尤其是漫畫書分類的界定更是困難。」
目前出版品分級制共分為普遍級與限制級二級,而圖書館則採分齡分級的標準,更明顯地區分出青少年與成人讀物,還多了輔導級。由於公共圖書館是開放的場所,所以限制級的漫畫採「閉架式閱覽」,也就是讀者必須先經過書目查詢,再向館員登記借閱,如此一來,能避免兒童閱讀到不適宜的漫畫。
漫畫書籍的買進與整理分類與一般圖書館的方法很不一樣,尤其是分類的方法精細到還可分為靈異漫畫、科幻漫畫等,還需先看過內容再分級,這對圖書館員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不過別以為衝破重重關卡後就能享受甜美的果實,因為接下來還可能會遇到讀者割圖、撕圖,甚至不還書的棘手情況。
駐館漫畫家研習營
圖書館還結合漫畫從業人員,共同策劃、舉辦漫畫相關推廣活動,例如「漫畫家專業讀書會」,成員包括漫畫家、動畫研究所老師等。
而每個月,中崙圖書館都會請專業的漫畫家駐館教授系列的講座,如「漫畫夢工廠」活動,就邀請賴有賢、納蘭真等名家談漫畫的技巧,吸引許多大、小朋友前來參加。除了培養市民漫畫的鑑賞能力外,館方也鼓勵漫畫創作,已經辦過六屆的「漫筆獎」比賽,是以四格的幽默漫畫為主。李英豪認為,協助推動漫畫教育、培養漫畫創作人才也是圖書館經營的目標之一。
漫畫是文化創意產業
有許多的老師與家長擔心「看太多的漫畫會影響到學校的課業,或是讓閱讀能力普遍下降。」主任李英豪則說,提供好的方法接觸漫畫,就能免除這些疑慮。他提出「漫畫成語比賽」與「演漫畫」的構想,有助於藉漫畫提升閱讀能力,如同「漫畫成語比賽」就需要引經據典,與強而有力的文化背景為後盾;「演漫畫」則是需要劇本、角色觀念與組織能力為基礎。更有許多漫畫是由歷史故事改編而成,幫助小孩子對歷史增加其興趣閱讀。
關於這點,南投縣文化局圖資課課長張怡芬也有切身的體驗。她國中二年級時很喜歡看漫畫《尼羅河女兒》,有一次考試,有一題填充題是「請問連接非洲與亞洲的半島名為?」她回想起漫畫中的情節,心想不就是「西奈半島嗎!」結果全班只有她一個人寫對。其實,優質漫畫所能賦予的教育功能,還真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