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人 無肉不歡

曹麗蕙 |2022.03.04
4537觀看次
字級
葷食和蔬食餐點最大差別,在於調味料跟醬料。圖/123RF

文/記者曹麗蕙

■「少吃一餐肉」的綠色飲食風潮席捲全球,許多人認同吃蔬食對健康、環保、友善動物都有正面影響,但為何還是有很多人「無肉不歡」?

《人間福報》「國人素食習慣調查」顯示,沒吃素原因以「不習慣素食的口味」(41.7%)最高。餐廳主廚坦言,要打破葷素隔閡,必須用精緻豐富的蔬食料理,征服所有人的味蕾,讓民眾感受實踐理念同時,也「不放棄享用美食的權利」,才能真正提高蔬食人口。

「一般民眾會覺得素食味道平淡,不是青菜就是豆腐,單調乏味,一成不變。」聯安健康廚房主廚陳彥志一語道破大家對素食的刻板印象,「但現今蔬食餐廳,無論烹調技法、菜單設計上,都迸發多元創意,例如有港式飲茶、日本料理店、法式餐廳等,都跳脫傳統素食框架。」他建議民眾拋開成見,去嘗試感受舌尖上的驚喜。

曾獲金帽獎、國內外廚藝競賽常勝軍陳彥志。圖/記者曹麗蕙

「素食有無限發揮空間,對廚師是很大的挑戰。」國內外廚藝競賽常勝軍陳彥志,希望打破葷素二分法,要以色香味俱全的料理,讓葷食者胃口大開,愛上蔬食。許多饕客第一次吃他做的蔬食餐點,都大為驚豔,覺得完全不像在吃素!

陳彥志重視擺盤布置、食材的顏色搭配,「視覺上就要先顛覆大家對蔬食『平淡無奇』的想像」;他也擅將葷食菜單,改以蔬食創意呈現,探索那些菇類能表現口感,再鑽研各種烹飪手法呈現。

業界享有盛名的寬心園廚藝督導李孟唐也認為,不降低民眾對美食要求,是推廣蔬食的不二法門,但這也考驗主廚的創意與功力。他以「客家小炒」為例,葷食作法是以肉絲、魷魚絲為主角,素食則改用豆干、杏鮑菇、四季豆、白精靈菇等十種豐富食材混搭爆香,再用特製素XO醬汁搭配燒炒。他自信說,出菜時色澤繽紛漂亮,清爽不膩,口感Q度完全不輸葷食的魷魚、肉絲,味道還更具層次變化!

蔬食客家小炒。圖/記者曹麗蕙

植物肉為素食菜單加分

瞄準吃肉客群的新興「植物肉」,因模仿肉的多汁口感,在全球大為風行。李孟唐雖鼓勵民眾以天然蔬食料理為主,認為原本就吃素者,不會追求肉類口感,但植物肉確實是接引葷食者入素食之門的一項好食材。

在「桃膠薑黃獅子頭」中,李孟唐將植物肉揉合豆腐、香菇、剝皮辣椒,手工製成獅子頭,先蒸後炸,捨棄常見的紅燒手法,改以南瓜醬汁、薑黃燉煮,再添加桃膠,讓獅子頭入口軟嫩,濃郁清香,是一道工序繁複,又讓植物肉畫龍點眼的創意料理。

陳彥志分析,新興植物肉和過往熱量高、添加物多的素料不同,「植物肉口感吃起來像碎肉,且富含蛋白質、鐵質跟膳食纖維,營養價值高於牛、豬肉,本身更濃縮了環保、護生概念,葷食者接受度頗高。」他說,尤其對廚師而言,植物肉能為菜單設計大大加分,是製作餃子、叉燒包、獅子頭的絕佳食材。

桃膠薑黃獅子頭。圖/記者曹麗蕙

陳彥志強調美味不可偏廢健康,使用植物肉要注意其鈉含量偏高問題,用量和烹調時,要懂得平衡。他建議植物肉和天然原形食材比例約3:7較為適當,民眾會想要品嘗真實食物,人造的植物肉還是要靠原形食材來均衡。

他以「韓式泡菜餅」為例,若選用植物肉為內餡,泡菜就自己做,鈉含量便能自行控制。大受好評的手工「紅麴筍香包」,麵皮用純豆漿製作,提高老麵比重,再以植物肉搭配古法煉製的筍乾,吃起來格外Q彈,當筍乾與紅麴的香氣滋味在口中交融,風味一絕,又不失健康。

廚師巧心發掘蔬食精采

「葷食和蔬食餐點最大差別,在於調味料跟醬料。」陳彥志不藏私分享,倘若不吃五辛,建議可用蔬果熬煮出清甜高湯,做為基底炒菜,會更有風味。他也建議用西方天然香料和東方中藥材,更能烘托菜色的香氣和層次感。

兩位主廚皆認為,每一道料理都注入廚師別出心裁的巧思,一旦民眾了解蔬食餐點背後的動人故事與用心,相信就能體會蔬食豐厚的內涵,扭轉「吃素很無聊」的印象,並發現「原來蔬食超精采!」陳彥志說,唯有葷、素食朋友願意一同在餐桌上同歡,蔬食料理才能得到更大的推廣。

寬心園廚藝督導兼主廚李孟唐。圖/記者曹麗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