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雖然還有一段時間,才會面臨光電板廢棄高峰,但環保署表示,台灣零星的光電板使用者須自費拆除,未來恐怕是個大問題。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日本全民瘋種電逾十年,如今家裡的光電板老化故障,面臨維修、汰除費用高的難題。台灣雖還有一段時間才會面臨光電板大廢棄高峰,但環保署廢管處表示,自行種電的家戶最終仍須自費拆除廢棄的光電板,未來處境和日本類似。專家也提醒,光電板逾七成是利用價值低的玻璃,「回收以後才是大麻煩」。
太陽能光電板壽命為二、三十年,日本光電板已邁入退役高峰,出現種電者成光電板孤兒的窘境。光電業界預估二○三○年起,光電板大廢棄時代就會到來;環保署則推估,由於光電發展不順利,真正光電板廢棄量高峰恐延後至二○三二年,屆時廢棄光電板一年可達一萬噸,二○三七年可達五萬頓,二○三九年起每年將超過十萬公噸。
末端回收
可交協會清運處理
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表示,當廢棄光電板一年達一萬噸時,就達到設置回收處理廠的經濟規模;一旦年廢棄量達五萬噸,就到了廢棄高峰。以目前太陽光電推動的進程來看,大約十年左右,台灣光電板的廢棄高峰就會到來。
世界各國陸續面臨光電板汰除、回收的處理問題,經濟部能源局和環保署二○一九年底修法,對新設或更換光電板者要預收每千瓦.時回收處理費一千元,並委由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媒合業者清運、回收處理。
賴瑩瑩說,這筆一千元的回收處理費用在後端回收及處理上,但拆除光電板的費用,仍由使用者支付,如果是配合綠能政策的零星使用者,或早期配合種電,但未在合約中載明拆除責任的學校、廠房等公私建築,都要自費拆除。不過,末端的回收,仍可交由光電協會媒合處理。
台南大學綠能系教授、太陽能中心主任傅耀賢指出,官方通常估計光電板生命周期是二十年,但在台灣很多小規模的光電案場中,設置一千瓦.時電系統大約六萬元,這包含光電板一萬元,周邊設備以及架設費約五萬元。
如果光電板只是效率變差、並未損壞,只要花一萬元換掉光電板就能加倍發電效率,但民眾會不會花錢換新,還不一定。
傅耀賢說,這是在官方預估光電板二十年的生命周期中難以預估的,如果使用者重視發電效率,汰換光電板的時間不會拖到二十年那麼久,可能再五年、八年就開始面臨廢棄回收問題,必須及早因應。
光電業者:
屋頂拆除費用昂貴
當前最困擾的是,光電板的主要材料逾百分之七十由玻璃組成,但強化玻璃的回收利用困難,多使用於地磚、瀝青混泥土,經濟效益低。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說,針對廢棄的光電板玻璃,目前正研發成「矽錠」,作為煉鋼的催化劑,官方應緊盯廢棄回收機制並加強稽查,在事業廢棄物難去化的當下,勿讓這類回收物讓垃圾問題雪上加霜。
光電業者指出,光電板的拆除工作及環境複雜,通常是屋頂作業,常出動吊車,拆除費用很貴。
由於光電板拆除需要專業技術,機具、人力費用昂貴,個體戶一旦要汰除光電板,難道只能忍痛花錢埋單?建管處表示,公有建物出租屋頂給民間業者種電,都有合約明訂到期後,須清除屋頂光電設施並回復原狀。至於裝設光電板的高雄厝住戶,應向光電業者或建商確認是否有保固、維修等合約內容,才能確保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