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阿茹阿姨,希望我每天能看她,昨晚我特地來醫院看她,發現她變虛弱多,也變的比較躁動。」實習醫師阿力跟我說。
「後來呢?」
「打藥後比較改善了,但昨晚我看著阿茹時,忽然有一種感受…,就是我很慶幸她能住在這個病房裡面。」「喔?」「阿茹手上塗著指甲油,我有些好奇,也許,她是想美美的離開吧!當護士阿靜陪我過去看她時,阿茹精神雖然還有點混亂,竟謝謝我在休假日還特地來看她。」
「有些人就算生命快走到盡頭時,還是懂得感恩的。」
「後來我跟阿靜說,想回家拿醫師服、和聽診器再來看阿茹。沒想到阿靜卻說,阿茹這時候最需要的是『陪伴』,還告訴我可以去握握阿茹的手。」「嗯!」
「阿靜還說她有空時,會陪阿茹做冥想。而且聽阿靜說她是花一個月的薪水,才學到這套課程的。我很少看到有護理人員,願意花這麼貴的學費去學東西,然後用在病人身上。且她還經常幫阿茹跟家人,拍照片留念,真是善良的人。」「是啊!」
「讓我想起我已去世十年的母親,她發病後幾乎都是在病痛、及病院中度過餘生…」阿力繼續說:「印象中只記得我媽媽不斷咳出褐色的痰…,當時並沒有留下任何的照片或影片,唉!如今我自己是醫學生,才發現我媽媽當時並沒有這麼幸運,被安寧病房的護理人員照顧到。」
「你感到遺憾?」
「嗯!在國三時,對於媽媽離開人世間,真得感到很突然,還記得明明兩三天前,媽媽還能跟我像平常一樣的講話,只不過媽媽吃的愈來愈少而已…」
「後來呢?」
「記得那天早上也是差不多一樣的情形,哪知到了下午,媽媽說她忽然看不到東西了,眼前一片黑,護士來幫她量血壓,鼻胃管也插了好幾次都從嘴巴出來…」阿力聲音愈講愈小:「我媽媽生病後體重就一直下降,現在看到阿茹也是瘦的皮包骨,跟我媽媽當時一樣。想當初我媽一直到死為止,都沒插鼻胃管…」
「您現在已經是實習醫師了,有何看法?」
「嗯─,假如媽媽還活著,而我想幫媽媽插鼻胃管餵食,不知她願不願意呢?因為當時媽媽根本沒慾望吃任何東西,雖然家人也曾懷疑她是不是餓死的?唉!沒有辦法幫到自己的家人,真的很…」
「尤其自己又是醫師?」
「對!我常想,如果媽媽現在才生病,我可以為她做些什麼?又如果有一天爸爸也需要被照顧時,身為準醫師的我,又可以為他做些什麼?有沒有辦法像安寧病房的護士一樣,懂得『讀心術』?」
「是同感心,不是讀心術。」
「十年前我不知道有安寧病房,十年後有安寧病房了,但我媽媽卻已經往生…,我已經無法親自照顧,最愛我、最栽培我的媽媽…」阿力擦完眼角的淚水後繼續說:「可是我決定把這樣的遺憾,轉化為媽媽對我的啟示,更加把握現在每一刻跟家人相聚的時間,並將把這個遺憾,補償在認真照顧每一位病人身上。」
(本文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