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說法 天龍山佛首虛擬特展

 |2022.02.28
1102觀看次
字級
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長期在天龍山石窟博物館展出。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復興路上.國寶歸來——天龍山石窟回歸佛首特展」虛擬展館近日上線,過去一年,中國大陸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博物館迎回了佛首,走過亮相、回歸、上線的「歸鄉之旅」,如今以全新的數位化形象讓大眾見證這段歷史。

太原天龍山石窟開鑿於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歷經北齊、隋唐等不同時期的開鑿,形成二十五座洞窟、共有五百多尊造像,是中原地區代表性佛教石窟。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天龍山石窟遭到大規模盜鑿,幾乎所有精品文物都流失於海外,許多佛像身首異處。

流失海外百年

微笑回歸故土 

二○二一年二月十一日晚上,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亮相央視春晚,同年七月,佛首帶著微笑回歸故土,如今大眾在線上虛擬展館,可以三百六十度看到特展全貌。

在線上博物館中,民眾可從展館序廳一路經過「亂世之殤」和「盛世之歸」兩個單元,最終一睹佛首真容。「回歸佛首特展」以天龍山第八窟北壁回歸佛首為核心展品,綜合運用珍貴文物、歷史圖片、數位復原、3D列印石窟等多種形式,全方位講述天龍山石窟文物流失與回歸歷程,展現流失文物調查研究、考古發掘、修復保護最新成果。

其中,也可見到第八窟前廊東壁石室銘的3D列印碑文,也是天龍山唯一保存明確紀年的碑刻,記載完成石窟的年代、開窟緣由、功德主、佛教宗派信仰、天龍山人文自然資源等珍貴信息。碑文記載一同三司真定縣開國公劉瑞為隋文帝、皇后和太子祈福的祝詞,碑文的落款時間可追朔到西元五八四年。

重現石窟全貌

看見山水禪意

在天龍山,遊客所見洞窟大多是殘損不全的造像和鑿毀的窟壁,根本無法想像石窟輝煌時期的原貌。大眾在海外博物館看到的天龍山造像,則游離於石窟本體外,無法感知它們在洞窟和林泉山水之間的意境。

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館長于灝介紹,佛首回歸後,館方利用3D列印技術,依佛首所在的原始石窟按等比例還原,力圖使觀眾感受到洞窟的歷史風姿。展廳內,回歸佛首造像肉髻低平,素面髮式,髮際線無分叉,臉龐圓潤,雙目下視,嘴角內凹,露出笑容。在燈光的照射下,佛首散發著莊嚴氛圍。

于灝說,天龍山石窟是大陸石窟寺被人為盜鑿、破壞最嚴重的區域之一,目前已知仍有一百六十餘件天龍山石窟文物,流在失世界各地。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的回歸,有利於引導社會各界貢獻力量,促進更多天龍山乃至中國境內流失文物的回歸;這也是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歸天龍山石窟的珍貴流失文物。「天龍山石窟回歸佛首特展」虛擬展館連結:https://reurl.cc/12pj89。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