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被列為二級古蹟的高屏舊鐵橋,2年多前被海棠颱風摧毀3座橋墩後,高、屏兩縣正展開搶救「百年大橋」的工程,目前光是除鏽工程就要5千萬元,工作人員還得每天為大橋寫日記,記錄歲月侵蝕下的大橋容顏。
高屏舊鐵橋建於1913年,全長1526公尺,當年由日本工程師飯田豐二監造,總計有24座橋墩。昔日只要搭過高屏火車的人,一定都記得那一座又一座的鐵拱造型。2000年高屏大橋斷裂時,很多人還稱讚這座百年老鐵橋「很耐」,不料2005年的海棠颱風卻摧毀了舊鐵橋的3座橋墩。
2年多過後,高屏舊鐵橋仍然斷成了兩截,殘跡還躺在大橋下。目前高、屏兩縣正展開搶救百年鐵橋的工程,由於鐵橋鏽蝕嚴重,屏東縣文化局去年以5千萬元發包,先為鐵橋除鏽、換枕木,但這項為鐵橋「拉皮」工程並不如想像中簡單。屏東縣文化局長徐芬春說,鐵橋是二級古蹟,鐵架有涉及安全及文化保存問題,施工人員必須每天填寫工作報告書,隨時記錄「拉皮」進度,工作一點也快不得。
另外屏東縣政府還提出1.4億元的周邊景觀古蹟活化工程,由環保局、水利局及文化局共同推動,未來民眾到舊鐵橋,除了可以欣賞大橋風光,還可以在橋上騎單車,從橋上眺望高屏溪的壯闊。
這座百年鐵橋究竟要原橋重建,還是做殘跡保留,高、屏兩縣尚未定論,徐芬春說,必須由文建會決定,目前屏東縣傾向殘跡保留,以殘跡見證百年大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