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金鐘獎五大革新 節目、戲劇分兩天頒獎

曹麗蕙 |2022.02.24
1125觀看次
字級
文化部今(24)日召開「111年度電視金鐘獎改革說明記者會」,公布五大革新,其中頒獎典禮將分為節目類和戲劇類二場次頒獎,共頒發48獎項。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電視金鐘獎出現重大變革,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宣布在獎項和頒獎典禮上有五大革新,包括頒獎典禮將分為「節目類」及「戲劇類」兩天頒獎;且為回應台劇近年品質提升、分工細膩,「連續劇及迷你劇集」獎項將增設「造型設計獎」、「視覺特效獎」、「戲劇配樂獎」及「主題歌曲獎」四獎項等。

今(24)天文化部召開「111年度電視金鐘獎改革說明記者會」,李靜慧表示,革新最終目的是希望更加打響金鐘獎整體品牌、予以從業人員榮耀,並和國際接軌。

「這是相當具前瞻性及責任感的作為」導演曹瑞原認為,網路時代已重新分配影視產業板塊,台灣影視產業將成為國家未來經濟產業的帶動者,期許文化部在前瞻計畫已建立的基礎上持續投入資源,迎來產業的「黃金十年」。電視製作人湯昇榮則認為,「改變是為了策進更好的未來」,金鐘獎的獎項變革,是對於產業更高的尊敬及鼓勵,也是改變產業各個工作環節的關鍵。

首先「連續劇及迷你劇集」獎項方面,因應近年台劇製作規模與品質不斷創新高、新劇種輩出、劇組分工因而更加細緻的趨勢,為能立即回應業界反映,今年增設「造型設計獎」、「視覺特效獎」、「戲劇配樂獎」及「主題歌曲獎」四個獎項,藉此向外展現台灣劇組專業分工已然成熟,對內肯定四個領域的技術人才及其對戲劇品質提升的重要與貢獻。

記者會由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左二)、110年電視金鐘獎總召曹瑞原導演(左一)、特別獎委員湯昇榮(螢幕上)、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局長徐宜君(右二)共同出席,並由「視網膜」(右一)擔任主持人,針對今年度電視金鐘獎改革重點向外界說明。圖/記者曹麗蕙

第二項改革也是備受關注的是,頒獎典禮將參考美國艾美獎多場次頒獎概念,分為「節目類」及「戲劇類」二場次頒獎。讓典禮時間運用更有彈性,不因獎項過多而限縮典禮企製發揮空間,以及得獎者致詞時間,進而更榮耀入圍者及獲獎者。李靜慧表示,「節目類」將頒發綜藝節目、益智及實境節目等21項獎項;「戲劇類」則頒發戲劇節目、迷你劇集及電視電影等27項獎項,共頒48項獎項。二場頒獎典禮將在10月下旬分周五、周六兩天連續舉行。

文化部影視局長徐宜君補充,由於是連兩天舉行,硬體會共用,預算會比往年增加千萬,但她強調:「重點是節目設計回應獎項,榮耀得獎人是比較花心思的地方。」

第三項改革,則是今年將設置「最具人氣戲劇節目獎」、「最具人氣綜藝節目獎」二項「非正式競賽獎項」並導入觀眾票選機制,以增加觀眾參與度、提升金鐘活動討論聲量。

第四項改革,因應兒童、少年節目不同的受眾及製播方式,以及鼓勵提升兒少節目質與量,「兒童少年節目獎」將細分為「兒童節目獎」及「少年節目獎」二個獎項。

第五項改革,今年「特別獎」得主將頒予獎金10萬元,肯定我國推動電視事業及產業發展有傑出成就的個人或團體,建立產業界楷模。

文化部表示,電視金鐘獎是電視業界最高尊榮的象徵,文化部將持續祭出人才培育、內容投資及OTT整合三支箭,帶動國內影視產業發展,更將透過電視金鐘獎改革,提升金鐘獎及我國電視作品國際能見度,期許電視金鐘獎成為亞洲電視內容指標性獎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