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廟宇神祇源自於何方?各行各業供奉的神明有哪些?台南一中學生發揮團隊精神,收集探究各種宗教典籍與文獻,出版《府城眾神故事》,介紹六十五尊府城神祇故事,更分成宗教神祇、行業守護神等五大單元,內容豐富。
經過討論後,近三十位學子統整出宗教神祇、移墾神祇、自然神祇、行業守護神、人生各階段守護神等五大主題。學生黃芷萱表示,同學透過分組收集宗教典籍、研究文獻、小說和鄉野傳說裡的神明足跡,並前往各廟宇探訪祂們的身影,整理相關史料以進行寫作。
參與指導的國文教師楊子賢談到,學生踏查過程中正好遇到疫情緊繃時期,有段時間無法進入廟宇,幸好大家都沒放棄,努力完成這本書的創作。
書中提到台灣雖然非老虎棲息地,卻有虎爺信仰,因為早在漢朝年間,就有老虎會吃鬼魅的民間傳說,相傳神荼與鬱壘兩兄弟,在抓到鬼魅後會用葦索綑綁起來,送去餵食給老虎、藉此保障人民安康。擁有三隻眼睛、一身正氣的神尊五顯大帝,可能起源自古代山林的精怪信仰,後來又加進宗教神通的觀點,而逐漸演變成現今的神尊形象。
學生們用心的探究與創作得到師長肯定,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台灣首廟天壇董事長徐國潤等人也聯名推薦,芝蘭基金會全額贊助印刷費用,一圓學子出書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