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乍然進入團體生活時,難免會有衝突,也難免會自覺受到侵犯。面對這樣的衝突,不應該只是急著保護自己的孩子、維護自己孩子的權利,而是應該幫助孩子學習適應團體生活,也學著去包容與自家不同的習慣或表達方式。
同事的孩子祺祺是個獨生女。她在寒假期間去參加為期一個禮拜的冬令營。原本期待會有一段快快樂樂的假期,沒料到才第三天,祺祺就哭著打電話回家找媽媽。原因不是祺祺想家了,而是祺祺覺得自己在營隊裡受到欺負了。(尤俠/圖)
每個孩子都是寶
祺祺說:「同寢室的小朋友年紀都比我大,所以都會命令我。」媽媽試著解釋:「小朋友應該不是要命令你,他們可能只是沒有說請、謝謝、對不起的習慣吧!」祺祺反駁:「才怪,不知道是誰還故意跑進我的睡袋睡覺,把我辛苦鋪好的睡袋給弄亂了,害我又要花時間重新鋪好。」
媽媽覺得這是小朋友團體生活必定會發生的事情,所以告訴祺祺說:「小朋友應該是看到你的睡袋裡鋪著毛毯,看起來很舒服,所以才想要睡睡看。有人躺過的睡袋一定會亂掉,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是小朋友故意要找你麻煩啦。」
祺祺突然喊了一聲:「滾啦
!」接著又說:「不是才怪呢,他們就是喜歡作弄我,剛剛還把我抓傷了。」媽媽聽到孩子受傷了,心疼的問:「傷口疼嗎?你有沒有告訴生活導師?」祺祺帶著抽噎說:「不痛才怪!告訴她也沒有用的啦!」
早日融入團體
其實,因為現代夫妻孩子生的少,每個孩子都是寶,所以孩子多少都有一點自以為是世界中心的心態。因此當孩子乍然進入團體生活時,難免會有衝突,也難免會自覺受到侵犯。面對這樣的衝突,不應該只是急著保護自己的孩子、維護自己孩子的權利,而是應該幫助孩子學習適應團體生活,也學著去包容與自家不同的習慣或表達方式。
所以,媽媽想了一想,告訴祺祺:「媽媽要你等一下先去告訴生活導師你被抓傷的事情,並請生活導師幫你檢查一下傷口。媽媽知道你覺得很不舒服,可是,媽媽要你先想一想,你們在一起玩的時候,是不是玩得很開心?」祺祺想了一下,輕輕的「嗯」了一聲。
把驕縱矯正過來
媽媽接著開導祺祺:「那就對了,沒有小朋友要故意去惹你不高興或者不喜歡你。如果有,你們一起玩的時候,你就不可能會玩得開心了。所以,我想,你應該先表示你的善意,先對小朋友好,也想想別的小朋友對你好的地方,這樣,你就不會那麼不快樂了。」
祺祺不願承認自己的不友善,媽媽溫和的告訴祺祺:「像你剛剛說的『滾啦!』『不痛才怪』,都算是不友善的話,你可以換個方式告訴小朋友,『我在講電話,請你離開一下,好嗎?』『真的很痛』只要你對小朋友友善一點,我相信接下來的日子你也會覺得好過一點了。」
掛下電話,媽媽決定,祺祺回家以後要在家裡實施「說好話運動」,把祺祺平常習慣的驕縱的語氣矯正過來,這應該是幫助祺祺早日融入團體生活的方式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