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亞洲為基地的國際郵輪,昨天搭載兩千多名遊客來台,近七百位是陸客,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大的大陸旅行團。這個旅行團抵達台灣後,有幾個關於觀光方面的問題,必須審慎思考。
朝野兩黨總統候選人,對於「陸客觀光」議題,均以更為開放的態度看待,這對於擴大內需景氣,將會產生正面的助益,甚至可以順著對於陸客觀光名額的開放,進而與對岸協商,將假日包機,擴大到周末包機等常態化的包機航程,這從官方放寬了大陸遊客每日千人的限制,和嚴苛的通關規定,可以看出我們基於經濟與政治的需求,不得不張開雙臂歡迎的態勢。
陸客觀光團擁有不容忽視的消費力,光是「史上最大」的字眼,已經讓觀光局不敢小覷,畢竟只要多幾個類似的旅行團出現,觀光局「觀光客倍增計畫」就能輕鬆達成目標,遑論沿途的觀光旅遊產業,無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不過,看到這次迎接陸客的行程,筆者認為旅遊業者安排的路線,固然具有代表性,但只算是「浮光掠影」,無法襯托所謂「觀光貴客」的等級。
筆者認為,既然朝野已有開放觀光的共識,更應該計畫如何經營針對陸客來台的「深度旅遊」,能讓旅遊觀光產業細水長流。
否則,當陸客觀光開放後,團客人數屢創新高,觀光內容依舊是蜻蜓點水與採購行程,讓陸客抱怨「起得比雞早,跑得比馬累,吃得比豬糟」,即便開放名額再多,載客郵輪再大,陸客覺得來台觀光像是難民遷徙,恐怕「陸客觀光」無非是愛之適足害之的殺雞取卵。
鄭佑璋(高雄市/待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