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院打算設立棄嬰箱,引起社會各界議論。筆者身為社工人員,覺得日本醫院「棄嬰郵筒」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鏡。
兒福聯盟去年底派員到日本參訪設立「棄嬰郵筒」的天主教慈惠醫院,院方以保護兒童角度設想,設計上備感貼心。
當家長抱著嬰兒,走進醫院「棄嬰郵筒」時,沿路都能看到各項諮詢資源告示,希望讓家長改變心意;若家長仍決定放置嬰兒到箱內時,會在箱內收到一封信,提醒還有其他求助管道可用。
嬰兒一旦放置到箱子內,就會啟動感應裝置通知醫護人員接應。
這件事也凸顯台灣社福資源推廣及服務資源不足問題。不少社福團體資源和推廣技術有限,造成大家不知那裡有社福資源可用;有些社福單位擔心能力不足,如太多人使用會造成服務品質下降,所以多半不積極推廣。
期盼台灣民間和官方社福界集思廣益,用低成本方法達成最佳宣傳效果;並妥善分配福利資源,讓第一線社工安心提供服務。
拿棄嬰現象來說,雖然原因有些複雜,但當事人可聯絡○八○○二五七○八五青少年未婚懷孕諮尋專線、兒福聯盟和各地家扶中心,請社工協助;筆者也曾寫歌詞、各式文字作品置於個人部落格,分享相關社福團體網站給大家使用,只希望這種骨肉分離故事少一些。
居隱(台北縣/社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