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少私立國中以筆試測驗篩選學生,像是變相「小聯考」,被批評是升學壓力向下延伸到小學,教育部有共識擬修法禁止考試篩選學生,已有私校率先研議配套,改採在校成績和多元表現。不少私校表示歡迎,認為「一試定終身對孩子不公平」,但也認為應讓各校多元選才;也有不少私校還在觀望。
有家長憂心,未來的壓力不再是一試定終身而已,而是國小六年的學習,壓力只會更大。
台中市明道中學副校長林雯琪說,大學招生就採多元入學方式,不是一試定終身,「一試定終身對孩子不公平」,多元取才、全人教育與適性發展將是台灣人才培育的未來趨勢。
林雯琪也說,孩子在國小六年的學習成績,是讓教育回到正軌,並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團隊合作等多元發展。她呼籲家長不必過度緊張,不要被補習班誤導,國小六年好好念、穩穩學,沒有一所學校會為難孩子。
台中市衛道中學指出,教育部已表態不希望學校以筆試方式招生,校方有可能取消筆試,完整招生方案預計今年六月明朗,大原則是朝多元入學方式。
新北市南山高中校長蔡銘城說,他贊成入學不一定要用筆試,但要尊重各校特色,讓學校用多元方式選才。
台北市延平高中國中部表示,待法規內容確認後,再依照法規決定入學方式,例如過去也曾採取過只要設籍台北市就可參與公開抽籤的入學方式,各種方式都能因應。
私中有意從「一試定終身」的制度改為多元入學,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表示支持。她說,過去考試一翻兩瞪眼,也導致學生過度補習,但若用抽籤方式,或是依照戶籍入學讓私校「公校化」,私校會失去競爭力,不可能存活。彭淑燕說,若採多元入學,比起學科表現,還能再發掘孩子的潛力。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常務監事謝國清則持反面意見,他認為,既然國小、國中是義務教育,就要有一致性,公立不能選學生,私立就沒理由選學生,況且私校若有信心辦學,就不要太計較成績,否則未來可能就會發生國小生拚命學才藝的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