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慶芳台北報導】退休老師賴淑嬰經常到海外從事僑教,以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剪紙、中國結、捏麵人民俗技藝得到僑界歡迎,加上自己規畫主題式的自助旅行,算一算她已走過二十幾個國家。透過接觸不同的人文地理,讓她有一套自己的旅行哲學,許多險阻總在回憶的時候更甜美,賴淑嬰明年元月將在「1492旅行閱讀俱樂部」演講,和同好分享歐遊心得。
賴淑嬰說:「喜歡旅行的人,大都對人具有信心,不然就誇不出去第一步。」她的旅行起步並不早,在孩子小學四年級那年開始,第一次全家海外旅行,根據僑教地居民的介紹,他們以鄉野調查的方式走訪特別的角落,一個景點逗留至少一周以上,她堅持旅行要自己買菜自己做飯自己洗衣,能夠用當地居民一樣的步調生活,才算走過。
英文不怎麼靈光的她,遇到問題時勇於求救,她說:「簡單的幾句英文記著就行了,重要的是及時用上,我有一次在等飛機時行李被偷走了,立刻大叫,加上誇張的肢體語言,警察立刻過來處理。」她相信人性是善的,有困難都會幫忙,如果真的碰到態度不佳,她就想是那個人從前有不好的經驗,先替對方設想、表達善意,問題就有解決的可能。
旅行累了就會想家,儘管世界各地都有迷人的景點、感人的溫馨故事,賴淑嬰說:「還是希望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旅行是讓生命更有活力,回到生活原點更有精神工作。」
她喜好旅行冒險,可能是少女時代一張羅浮宮的明信片啟發了她,那張富麗堂皇的建築明信片一直夾在書本裡提醒她「有一天一定要到那樣的地方去!」
有夢在心中萌芽是美好的,賴淑嬰數一數她到羅浮宮的時間,和做夢那年相距三十
年,這段時間裡有夢想實現了,也有新的夢想還在前頭引導。
賴淑嬰的故事今晚七時十五分於中央廣播電台「寶島溫情」節目中播出。收聽網址www.cb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