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店老闆、視障老先生、「無名氏」…助貧義舉溫暖了社工員的心
【本報綜合報導】經濟不景氣,社福團體募款愈來愈困難,不過在過年這個大日子裏,還是常常收到令人驚喜的捐款,讓社工員對台灣人的愛心信心滿滿。
聯合勸募基金會日前第二度,在年前收到同一個「無名氏」捐款十萬美金。這位無名氏都是託朋友,把美金支票送到基金會,並要求保密。基金會至今不知這位善心人士是誰、也不知他的捐款動機。
人安基金會年年為獨居老人、街友勸募尾牙餐,媒體日前報導今年募款金額還差五十萬,消息披露隔天,一百多位民眾打電話關心,許多人雖是第一次聽到人安基金會,但立刻就捐款。其中一位先生捐了二十萬元。募款缺額立刻補足了,讓社工直呼意外。
家扶基金會表示,台灣民眾的愛心不只幫助國內、也幫助國外貧童,目前資助家扶的兒童,國內有四萬名、國外三萬八千名,每到過年、耶誕節這種大日子,資助人都會寄禮金或禮物給認養的小孩。
雖然這幾年經濟變差,但資助人年節還不忘這些貧童,很令人感動。
三十五歲的張先生,從小看著爸爸做包子生意,父親過世後繼承包子店,每年歲末父親祭日時,他都連續三天義賣包子,把收入捐給聯合勸募,用做公益的心來懷念父親。許多民眾得知消息後,每到義賣日還遠道來買他的包子,有的則連包子都沒拿,就把錢捐出來。
八十七歲視障的劉先生,雖然家庭經濟狀況還不錯,但覺得人不管活多老都要動一動,於是每周都到西門町賣口香糖、無花果之類的零食。從四年前起,每到歲末他把賣零嘴累積下來錢捐給聯合勸募。劉先生說,社會上有許多可憐的人,「有能力、過得去的人,就一起來幫幫我們的社會吧。」
眼鏡連鎖店上光隱形眼鏡公司,為了幫助繳不出午餐費的國小孩童,本月起全台一百六十多家門市同步捐出盈餘百分之十五,估計每月可提撥一百六十多萬元。
上光公司台南縣佳里門市月初掛起布幕,寫著「景氣不好,大家都辛苦,我們也受影響,請大家發揮愛心,幫助孩童成長」等,感性的文字訴求,相當醒目。
門市經理楊智賢昨天表示,總公司這次公益慈善活動,雖然難免讓各門市盈餘減少,但若能幫助弱勢團體還是很有意義,也會受到潛在顧客認同,累積公司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