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臺灣,四季如春。在一片蒼翠山林中,看到新生的活力,也感應著豐富生命的機能。
然而它仍然有年節更動的軌跡,使人感受到歲月的腳步,在風息間、在水波上,細微移動的變易。
幾天前,市場有冬至即過的急迫感,每家的鍋爐裡滾著湯圓,暖燙每個歸家遊子的心。吃湯圓好過冬的習慣,在意涵上除了增添一歲,也希望添福添壽,能夠過命安寧百歲。
這項喜悅,增長人間無限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冬至一陽生,日晷初長」的興奮感,在於晝長夜短的開始,大地新春的希望。是的,春生物盛,雀鳥啣草築巢,蝴蝶飛舞,鮮綠艷紅的大地,到處充滿生機,迎向陽光面對春天。
台灣在這個季節,農忙忘寒,在田畦裡、在山坡上間,雖然霧氣瀰漫,卻看到如苔點的人們置身其間,或拾起農具鋤草,或施配肥料,浮雲晨霧,載著人們的希望,祈望夏長秋收。哦!還不至於想得那麼遠,看待花蕊初綻,嗅聞春花迎風招展。
人忙呢!還是雲霧飄舞,大地總是抖動的,使人迷惑在日影漸長的腳步,有些涼意卻暖心。有人向著櫻花怒放看過去,臉上掛著微笑,像在說:真的要有如此的燦光間;有人蹲腳扶葉,那是山茶花在爭豔,又像細數生命的穩當;還有在期待含苞嫩葉的開放,那時候春天就在眼前了。
我喜歡冬盡春來的季節,恰似苦盡甘來的喜悅,也祈願片晌的日曬,或是春天的黎明,因為那是給人的希望,也是大地啟發人生的明燈,它的溫暖感應在人間的作息。它深值人心的春日陽光,何止是日影漸長。
「衰周無寒歲,暴秦無燠年」,寶島四季,是否也有如此感應呢?我佇立在時空不定的交織上,突然感受到一股暖流融化大地之際,青草萋萋,櫸楓鮮綠,映現天青白雲,一對對飛躍的鳥群,是否能合鳴一曲「日晷初長」,在惜春,春舞時。(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