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昨天公布「全台二十一縣市少年福利績效比一比」報告,指出績效最差為台東縣,其次為基隆市與嘉義市,而最受好評的是高雄縣、其次為新竹市與苗栗縣。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表示,因為少年福利經費編列不足,且也無有效扶植政策,導致各縣市專責人力有明顯不夠,有捉襟見肘之感,無法有效推動相關措施。而其中又以台東縣、基隆市、嘉義市的預算編列不足尤其嚴重,且平均只有一到三個地方少年團體。
報告中也指出,少年福利經費從民國九十二年至民國九十四年,二十一縣市每年花在少年福利經費從未超過七億經費,僅占總福利經費的百分之點三,相較於其他婦女、老人等福利團體,落差甚大。而在與兒童福利經費整併之後,預算更少,平均每名少年每天分配不到一元的預算。
少盟秘書長葉大華指出,雖然預算有成長,但卻無法跟上輔導個案的成長數量,且縣市政府對少年福利這一部份也未見用心。在調查時訪問各縣市承辦人員,幾乎沒有人可以完整答出對青少年的政策,且對於青少年的就業促進、真正的需求也都未投入關心。
葉大華認為,很多青少年的機構,也大多和婦女、小孩相關機構合併,不然就是荒廢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