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 家長誤解「苦不能苦孩子 」意涵

 |2008.01.31
738觀看次
字級

李家同教授在專題演講時提到印度窮人跟猴子要食物吃,引來高中生笑聲,一度讓他難過得講不下去,貴版昨天有兩篇探討的讀者投書,其中一篇認為高中生受父母百般呵護與照顧,不知「貧窮」為何物,我有同感。

我舉兩個碰到的例子。有一名家境清寒的學生,老師帶他出去踢足球,擔心他那雙破舊鞋子禁不起激烈的動作,自掏腰包買新鞋子給他,但老師不想讓學生養成不勞而獲習性,要求學生利用下課時間擦地板,憑勞力換取工資。

這是正確的教育方式,沒想到學生護子心切的父母,不但不感謝老師的「用心良苦」,還打電話到學校興師問罪,為何處罰孩子擦地板?指責老師沒愛心,看不起貧窮的孩子;儘管我費盡口舌說明這樣做的初衷,家長還是不諒解。

另一例是,一位老師說他班上有一名學生,父親中風、爺爺罹患老人癡呆症,靠媽媽在工廠打工維持生計,他每年都主動幫學生申請獎學金和減免學雜費,可是這名學生過得是有錢人的生活,早上不願意吃媽媽準備的早餐,一定要外買,吃不下就丟掉,根本不珍惜媽媽給的零用錢。

我們跟這名媽媽溝通:「家裡這麼苦,錢又不好賺,應該讓孩子體會這種事實,學習過節儉的生活,或要求孩子幫妳做家事,培養勞動的美德,這樣才不會苦一輩子。」她聽了我的建議後說:「大人苦一點沒關係,孩子還小不能跟著我們吃苦。」

自從「苦不能苦孩子」被社會奉為圭臬後,因許多家長誤解了這句話,以為滿足孩子需求才是愛的真諦,「貧窮」不再是孩子的生活經驗,父母給孩子太多物質的需求,卻少了給他們吃苦的經驗,孩子當然無法體會李教授演講內容的意涵。

陳招池(苗縣頭份/國小校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