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中國大陸福建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的吳奎新(中),去年十二月與同宗的兩名姪子吳東昇(左)、吳鉉智(右)一起依循古禮晉匾。圖/吳奎新提供
瓊林的宗祠雖多,但匾額更多,幾乎每間宗祠都掛滿匾額。圖/蔡家蓁
【本報金門訊】金門家廟宗祠文化濃厚,古時家族中凡是有成員晉爵功名,都會返鄉晉匾,光宗耀祖;民國以後,鄉人晉封將軍或是得到博士學位,也會舉行晉匾大典,金門的博士數量有超過五百多名,各個村莊家廟不時會傳來晉匾的好消息,但以人口數來說,全村只有三十五戶的烈嶼上庫村,目前已培育出近二十名博士,堪稱是全國博士密度最高的村落。
當地晉匾的博士的確不少,前立委吳成典、現任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與陸軍少將吳國勝,還有近期知名律師吳奎新等人,儀式通常在冬至或清明祭祖時辦理。
出動30輛車
迎匾隊炸響烈嶼
當地人表示,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二○一五年的吳連賞晉匾,當時他與長子吳立心、姪子吳彥緯同是博士,三人出動三十多輛車組成迎匾隊,在烈嶼沿路敲鑼打鼓、鞭炮聲不斷,熱鬧程度不下迎親或選舉拜票。
取得中國福建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的吳奎新,去年十二月與同宗的兩名姪子,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調理保健技術系副教授兼主任的吳東昇、在台積電工作的吳鉉智一起晉匾。吳奎新說,他們三人都是首次參與這種大陣仗的典禮,看到宗親們總動員,一起參與祭祀大典,最後還有遵循古禮的讀祝頌文、祭文等,每個儀式都讓他們倍感新奇。
目前僅金門地區保存「晉匾」風俗,但是宗祠規定不同,有些不是「科甲」或血脈不同都不能掛;金門文史工作者楊天厚表示,宗族祠堂都有「風水」,相傳亂晉匾會破壞風水,因此須經村莊長老會議通過才能晉匾,花費由晉匾者包辦,另還要捐款充實宗族基金,標準最嚴格的是瓊林,當中又以蔡氏家廟大宗最嚴格,包括晉匾與晉牌位都有嚴格限制,像文官要縣長以上、武將是少將以上。
瓊林宗祠最嚴
學位+官職才能掛匾
為何瓊林晉匾規範比較嚴格?楊天厚說,主要是牽涉到牆面空間,因為一旦掛上去,就不能再拿下,隨著不斷有人晉匾,出現那麼多的匾額要掛那裡的問題,以人口比例來說,金門應該是姓陳的宗祠最多,但也因為人多,宗祠已經被古代牌匾掛滿,後面的人就沒地方可掛,瓊林也是類似的情況,這兩處家廟都保有多面古代牌匾。
前金門縣蔡氏宗親會理事長蔡是民表示,瓊林原名平林,明朝天啟皇帝垂詢蔡獻臣出生地,咸以平林之名太俗,賜名瓊林,歷史上的瓊林,人才輩出、功名顯赫,明清二代,有六進士、六武將、七舉人,出仕眾多,「父子進士」有蔡貴易、蔡獻臣父子檔、「五桂聯芳」的蔡懋賢及蔡獻臣、「九里三提督」有蔡攀龍,被譽為是「文武世家」。
蔡是民說,因為先賢很多,瓊林晉匾規定也比較嚴格,第一是要「科甲」,除了晉博士還要有官職才能掛,另外就是要同一血脈,不是同一個血脈也不能掛,同姓蔡不同血脈也不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