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關越嶺道駐在所整修 百年砲庫恢復原貌

 |2022.02.10
990觀看次
字級
工作團隊於整修完成的砲庫前合影。圖/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本報花蓮訊】橫越中央山脈南投花蓮交界的日治時期八通關越嶺道是熱門登山路線,沿線56座日治時期駐在所遺構中,以華巴諾,及別稱多美麗的十三里駐在所最具特色,花蓮縣文化局繼前年委外組砌多美麗人字砌石駁坎後,持續爭取經費,上月花10天以人工徒步背負材料,深入2駐在所修復、清理遺構,留存歷史紀錄。

花蓮縣文化局表示,日治時期為壓制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布農族人,台灣總督府在八通關越嶺道設置56座駐在所,目前僅剩2所還留存建築物,1920年設置的華巴諾就是其中之一,當時配置5名巡查及6位警手,共有駐在所本體、雙拼宿舍、砲庫、廁所及澡堂等建築群,並配備3吋速射砲、山砲、舊砲各1門,目前俄製速射砲保存狀況仍然良好。

文化局3年前就委外做華巴諾全區測繪並建立文物清冊,今年持續委託木本設計有限公司,1月入山修復砲庫。

華巴諾位於海拔1924公尺的山區,徒步要足足走上3天才能到達,且因山徑崎嶇,建材、工具都須人力搬運,相當辛苦,這次整修策略儘量將建材、工具輕量化,並就地取材,工作人員依循日治時期工法,參考老照片,先扒除屋頂腐植層,釘上帆布,並以樹皮作為防水夾層,也修補牆板、增補佚失垂木,花了3天完成。

工作人員在整修前,先清除砲庫屋頂厚厚的腐質層。圖/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另一座1922年設置、1944年裁撤的十三里駐在所,因距玉里十三日里,日文稱為トミリ(Tomiri),別稱多美麗。雖然木造建築群已消失,但下層平台鄰近越道路的駁坎以片岩採人字砌構築,南北兩側的越道路皆以浮築橋形式構造,極有特色。

文化局前年委託木本設計進行駐在所主入口北側的駁坎修復及敷地遺構測繪,上月再度委由木本設計及卓溪鄉登山協會組成工作團隊,前進十三里駐在所,清理駐在所的地坪及地表遺構,移除表層腐質土,釐清駐在所建築群的配置並測繪圖面。

工作人員扒除腐質層,讓多美麗駐在所遺構重見天日。圖/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文化局表示,這次向文化部爭取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補助,由專業團隊攜手在地布農族人,上月18至27日共同推動華巴諾砲庫整修及十三里駐在所地坪清理等歷史遺跡保存工作,讓20世紀初殖民砲火深入拉庫拉庫溪流域,及布農族人為其尊嚴與生存而奮戰的歷史,得以保留下來。

整修前的華巴諾砲庫。圖/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整修完成的砲庫。圖/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