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在立委選舉後,發表鄉鎮市長可以不官派,繼續選舉產生,並認為這是落實草根民主。勝選後的馬先生發表這樣的言論,實在太容易引人聯想綁樁了,所以格外佩服他不畏引起政治操作質疑的勇氣,也讓鄉鎮市長民選或官派的話題再度被提出。
筆者在基層鄉鎮公所服務,不難發現官派的優缺點,諸如避免選舉的弊端,切斷黑金命脈、避免派系傾軋、穩定人事確保行政中立等,但官派就能弊絕風清?我們就很難斷定了。萬一鄉鎮市長真改為官派,是否意味著有更多「有志之士」拉攏巴結縣長,是否有更多「縣長派」鄉鎮長於焉誕生?因為我們相信只有親信可以獲得青睞關愛,唯有自己人才能出線是顛撲不變的道理。如此環境下產生的鄉鎮長,會是斬斷黑金的優秀人才嗎?我們不禁存疑。政黨政治的真諦在於選拔優秀人才參與選舉,如果各政黨都唯賢達人才是問,能夠提名黨內菁英,選民又能自覺選賢與能的重要,那麼民選又何妨?所以,鄉鎮市長民選或官派,重點在於賢能者能不能出頭。
基層選舉是地方自治基礎,演變成黑金政治、派系傾軋,絕非選舉制度的問題,首要問題還是政黨能否體察民意、重視民意,如果政黨能夠負責任推出優秀人才,展現斬斷黑金的決心,選民就能選賢與能了,鄉鎮市長民選或官派還是個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