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成詐騙肥羊 假網拍案數居高不下

 |2022.02.03
1138觀看次
字級
疫情帶動網路消費,卻也成詐欺集團眼中的「商機」。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疫情帶動網路消費,卻也成為詐欺集團眼中的「商機」,刑事局統計資料顯示,民國110年全國詐欺案達2萬4000多件、較前1年增幅約5%,以常見的假網拍詐騙手法占5626件居冠。

受到疫情影響,全國自去年5月15日起至去年7月26日提升疫情至第3級警戒,許多民眾隔離在家帶動宅經濟及遠端商機,詐欺集團見此熱潮也趁勢行騙。

時任刑事局打擊詐欺犯罪中心執行秘書張文源表示,警方近年積極打擊詐欺犯罪,分析近5年全國全般詐欺案件數年平均趨緩約2萬3000多件,總財損金額約新台幣40億餘元。

但去年受疫情影響,張文源表示,統計民國110年全般詐欺案件發生數約2萬4870件,相較109年同期增約5%;去年遭詐總財損金額約新台幣50億餘元,較前1年同期增幅約20%。兩者均為近3年高峰。

他分析,主要原因是疫情衝擊經濟及社會生活樣態,民眾宅在家大幅增加使用網路頻率,適逢股市熱絡,許多人想增加收入便多方尋求投資管道,詐欺集團藉此利用多種相關名目行騙。

透過刑事局統計數據可觀察,110年全般詐欺案類前3名依序為假網路拍賣(含一般購物詐財)5626件、財損共3億6775萬餘元;其次是投資詐欺4891件、財損20億6484萬餘元;最後是解除分期付款詐騙(ATM)4281件、財損6億4815萬多元。

張文源指出,110年投資詐欺案件數的總財損金額特別高,且歹徒多以金融商品(股票期貨)、虛擬貨幣或博弈等名目詐騙,警政署近年也積極想設法防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