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行春 藝術陶冶身心

李生鳳、知頌 |2022.01.31
2165觀看次
字級
「光照大千祈福活動」春節期間將於佛館舉行,大年初一至初六每晚7時、8時各有一場次。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文╱人間社記者李生鳳、知頌

佛光山2022年春節平安燈法會期間推出多個賞心悅目、兼具知識性的展覽,包括「藝韻風華──林秀鳳竹編創作展」、「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長路相貫──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藝湛登峰.人間國寶──陳啓村雕塑特展」等。春節到佛光山行春不僅放鬆身心,還可感受生活中的藝術與美感,讓來山大眾除了觸目可及的美景,內在的心靈也是美不勝收。

「長路相貫─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西漢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雲南省博物館藏)。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提供

佛教沿著貿易和朝聖的海線,從古印度傳播到中國,進而促進佛教教義與宗派傳播全球,此次佛館「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策展團隊包含學術研究、考古、數位影像、數位媒體等,將這段故事在虛擬實境下「動」起來,學術文本以新媒體藝術呈現,為全球首次完整呈現佛教海線絲綢之路,堪稱佛教界的創舉。

展覽可看到海線絲路的貿易活動和佛教信仰,以及佛教建築與弘傳方式。其中全景視覺體驗360度環型劇場,帶領大家到訪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等許多著名佛教海線聖地和名寺古剎。另展出佛光山典藏品中,具代表佛教海線傳播文物如舍利塔、佛像、法器等。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特展在佛館展出,能巡禮全球佛教聖地。圖╱佛館提供

與竹為伍50載 林秀鳳擁抱自然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舉辦「林秀鳳竹編創作展」,內容從古典竹編到當代藝術,融和傳統與現代,透過作品看到台灣竹編工藝的華麗轉身。藝術家林秀鳳與竹為伍逾50年,為南投縣政府認證無形文化財「傳統工藝──竹編工藝」技術保存者、台中市第四屆大墩工藝師;於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從事竹工藝研究創作、推廣和人才培育。

展中可見竹編仕女包、竹簍、竹籃、茶席等生活用品,包含竹子種類介紹、竹編材料。更突破竹編製品的外型和觀賞形式,讓竹子成為室內裝置藝術作品,例如〈眾〉、〈竹山〉、〈風華再現〉等,有別以往的媒材運用,和藝術家對自然與人文投注的關懷。

佛館和大陸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合作五年大展計畫之一「長路相貫」,橫跨2個展廳。「茶馬古道」不是單一道路,也不是單一交通概念,而是主線及延伸的若干分支統稱;從遙遠的秦漢開始到唐宋的茶馬互市,直到明清滇藏、川藏線路的拓展,茶馬古道就像一條大走廊,歷經近2000年,帶動各民族各類物資的交流。

沿線的藝術、宗教和風俗文化也空前繁榮,佛教在西南地區的傳播,漢地佛教、藏傳佛教彼此交匯,茶馬古道到了拉薩又向西、向南延伸,分由多條通途進入印度、不丹、尼泊爾;豐富多采的民族、原始宗教及形形色色民間信仰,使得宗教文化紛呈異彩。

林秀鳳竹編創作〈悠游〉。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人間國寶陳啓村 信仰結合木雕

2020年榮獲國家工藝成就獎、人間國寶陳啓村多年來致力木雕創作、技法傳承和文化推廣,在他的傳統創作中,展現宗教與藝術的深層連結;此次在佛館「藝湛登峰.人間國寶──陳啓村雕塑特展」,展出有呈現傳統民間信仰的〈福德正神〉、〈天蓬大元帥〉,以及取材生活的人像雕塑〈看我跳〉、〈村姑〉等,個個姿態形象生動,讓大眾欣賞到陳啓村經過歲月淬鍊,綻放出豐沛藝術之美的精華之作。

此外,結合慶祝佛館建館10周年,新春期間2月1日至3月2日推出「票選佛館展出十大鎮館之寶」,20多件珍貴典藏品包括金襴袈裟、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經幢、佛光大佛、佛陀真身舍利等,邀請大眾來投票,每逢第50位投票者還可獲取《佛教地宮還原》畫冊一本。

除了室內,佛館園區也可以見到多種仿真動物,會動還會發出聲音,大象、猴子、長頸鹿、犀牛和熊貓,還有三角龍、劍龍,這些動物全部都是茹素,性格溫馴,是適合闔家大小的生命教育教材,更能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人間國寶陳啓村作品〈法相〉(右)。圖╱佛館提供

法寶堂佛國之旅
科技演繹淨土


佛光山2022年春節平安燈法會結合實體影像與AR藝術,在法寶堂展開「佛國之旅科技體驗」、「三好微電影國際創作影展」及「信仰與傳承」佛光之美攝影展,透過現代科技的體驗,吸引各年齡層的目光,帶動親子互動,以充滿趣味與佛法的互動讓大家更深入了解佛光山、了解人間佛教。

以佛光山、藏經樓為背景的「佛國之旅科技」體驗廣受好評,有別於往年的是,今年以佛陀紀念館為主題介紹,藉由現代創新的科技,來演繹呈現淨土世界的真、善、美,藉此領眾發掘佛在我心、胸懷法界。

民眾可以透過科技設備拍下面容後,化身為佛門中5種可愛的角色人物,帶您遊歷佛館,從禮敬大廳、聳立在成佛大道兩側的八塔、雙閣樓、本館等。透過科技體驗,可以禮敬參學善知識,讓大眾學佛、聞法,進一步提身自我覺性。

透過AR程式,便能欣賞到立體畫面。圖╱人間社記者知頌

三好微電影 影像推動真善美

為傳播人間真善美,響應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發起三好微電影甄選比賽,鼓勵全球各地以短片方式呈現生命中最善美的故事,一起推動世界的愛與和平,期盼將三好落實生命裡。春節期間特將得獎作品輯錄並在法寶堂內放映供大家賞析,每天有5場,每場約45分鐘。

播放的作品包括講述原住民題材的《陋巷裡的春天》、國際佛光會洛杉磯協會羅蘭一分會的《弦外之音》、安樂茂思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結合實拍以及2D、3D動畫的《印象禪武》、《一》講述主人翁折紙船來傳達對外公的思念。每一部微電影都傳遞對生命的深層思考,展現珍視和領悟生死的哲理。

國際佛光會響應世界大會主題「信仰與傳承」,秉持淨化人心之理念,透過鏡頭捕捉人間真善美的故事,藉由照片的無聲說法,展現信仰與傳承之珍貴。此次收錄2021年攝影比賽得獎與優選之作以饗大眾,共有41張為相機攝影和29張手機攝影兩類作品。展出作品包括來自美國、加拿大、南非、日本、紐西蘭、新加坡、澳洲、法國、德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民眾可掃描QR Code下載AR程式,開啟程式並用鏡頭對向靜態的作品後,就可以在手機裡欣賞動態作品。每張照片的動態和特效都經過特別設計,讓民眾欣賞到更豐富與立體的畫面,非常有趣。

民眾可以化身5種可愛角色,遊歷佛陀紀念館。圖╱人間社記者知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