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人間】初一彌勒降誕 慈悲歡喜滿人間 |2022.01.31 語音朗讀 941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四川樂山凌雲寺大彌勒石像。圖/新華社 文/本報綜合報導大肚能容,容卻人間多少事;笑口常開,笑盡天下古今愁。農曆正月初一是新春佳節,也是彌勒菩薩的聖誕。彌勒,梵名Maitreya,意為慈氏,彌勒菩薩是當來下生的未來佛,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又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是繼釋迦牟尼佛之後,龍華三會將在娑婆世界降生成佛。因為常帶給人歡喜,彌勒菩薩又稱為「歡喜佛」。佛經記載彌勒菩薩為利益眾生,修廣菩薩行,留惑潤生,在他的世界裡,永遠是歡歡喜喜,隨緣隨眾的慈悲喜捨。一般寺院叢林,都習慣在山門前供奉一尊大肚能容的彌勒,讓人第一眼見到的,就是笑口常開的彌勒佛,用歡喜迎接你,用慈悲攝受你。 彌勒信仰及造像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圖/資料照片古今中外 彌勒造像藝術有關彌勒佛的樣貌,在鳩摩羅什所譯的《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記載彌勒下生時的形象是:身紫金色,三十二相,眾生視之,無有厭足,身力無量,不可思議,光明照曜,無所障礙,日月火珠,都不復現,身長千尺,胸廣三十丈,面長十二丈四尺,身體具足,端正無比。彌勒菩薩也是大小乘佛教中重要的佛菩薩形象。眾所周知,佛教造像一般分為佛像、菩薩像、高僧像等類型,而彌勒造像有菩薩、佛以及中國布袋和尚等形態,是兼具三大類特色造形的佛像藝術。在古印度,佛像起源於西北部的犍陀羅地區,犍陀羅雕像中的彌勒菩薩非常具有代表性,造像數量多而且雕刻精美,現在印度與歐美的博物館典藏不少的犍陀羅彌勒菩薩像。彌勒菩薩造像從印度、中亞到西藏,以及中國、日本和韓國,其信仰文化及造像藝術各有不同的表徵和特色。敦煌石窟經變繪畫中有彌勒上生與下生的佛菩薩造型,彌勒造像的形式極為豐富,包括:交腳菩薩、倚坐佛像、倚坐菩薩、半跏思惟菩薩、立姿佛像、菩薩像、結跏趺坐佛像等形象。這些出土的壁畫彩繪和石窟雕像,是研究彌勒信仰和造像藝術的重要史料。 犍陀羅雕像中的彌勒菩薩,數量多且雕刻精美。圖/資料照片皆大歡喜 彌勒慈悲化身人間最寶貴的,就是一顆「歡喜心」,諸佛菩薩中以「歡喜」成就佛道者,就是大眾熟知的彌勒佛。佛教要帶給人們的就是歡喜的佛法,不但要給人幸福、快樂,也要給人歡喜祥和,讓每個人都能解脫煩惱枷鎖,對人生充滿希望,進而讓人間成為歡喜的淨土。因此,皆大歡喜,是圓滿人生的大智慧,是人間佛教的精神所在。一般人提到彌勒菩薩,自然聯想到笑容滿面,大肚能容的形象。據說歐美地區有許多西方人士,會在家裡擺一尊彌勒菩薩像,希望藉由彌勒菩薩的歡喜形像,來增添家庭喜樂的氣氛。由於彌勒菩薩能帶給人喜樂,普遍受到社會大眾的歡迎。彌勒菩薩除了給人歡喜,更是肚量大的表徵,凡事不計較,有忍耐力。民間傳說,彌勒菩薩在中國化身為布袋和尚,有一首偈語,最為人所津津樂道:「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由此可知,真正有智慧的人,看起來好像吃虧、笨拙,其實是「大智若愚」。 據說彌勒菩薩在中國示現化身為布袋和尚。圖/資料照片此外,大肚彌勒的造型,顯示心量大福氣大,提醒世人學習彌勒菩薩的慈悲、忍辱、寬容和樂觀。更有民間信仰者將他視為財神供奉,一般做生意的人很喜歡供奉彌勒菩薩,無非是希望「和氣生財」。佛教提倡社會和諧,彌勒菩薩因為心胸寬大,有包容力;因為慈悲不計較,與人為善。和氣就能生財,這些心靈的淨財、善財,才是世間寶貴的財富。祈願大家在新的一年開始,效法彌勒菩薩的寬容、樂觀和慈悲,隨時隨處歡喜自在。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交腳彌勒菩薩。圖/新華社以慈悲 親見彌勒示現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一直以來,關於彌勒菩薩有不少示現的傳說,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除了中國的布袋和尚,還有四世紀時期印度大乘佛教無著大師的故事。無著求見彌勒菩薩問法的歷程,挫折重重,期間曾有三次退心,經十二年才得如願。據載,無著在「雞足山」專修彌勒法門,由於一直未見感應,因此放棄而下山。途中見一隻將死的病狗,全身被蛆蟲咬食而腐爛,病狗現出疼痛難忍即將死去的慘狀,無著生起憐憫的悲心,想除去狗身上的蛆蟲,又怕蟲因此死去,但若不除蛆,狗亦將死。因為怕傷害到蛆蟲,於是決定用舌頭舔除蛆蟲,割下自己身上的肉餵養蛆蟲,如此蟲和狗才得以存活。然而,當他去舔蛆蟲時,病狗頓時消失不見,只見光明莊嚴的彌勒菩薩現在眼前。 尼泊爾特殊造型的彌勒菩薩立像。圖/資料照片無著激動地問:「我真誠祈請菩薩示現,歷經十二載,為何菩薩總不現身?」彌勒菩薩回答:「從你入山祈請的第一天,我便時時刻刻在你身邊,只因你被業障所蒙蔽,無法見到我。十二年來你精進修持,並發起大慈悲心,破除了一切業障,今日才得見我身!如果不信,請把我背在肩上去市集繞一圈,看大眾能否見到我。」無著於是背著彌勒菩薩前往市集,沿路遇到人,便請人們驗證。唯有一老婦見無著肩負一隻癩痢狗,其他人均無所見,無著因而對彌勒菩薩所言生信。彌勒菩薩帶無著到兜率天,為他講說深奧之般若經,即《現觀莊嚴論》之教義。而無著領受教法返回人間之後,造了「慈氏五論」流布世間。 前一篇文章 佛光山行春 藝術陶冶身心 下一篇文章 初九玉皇大帝聖誕 供佛齋天心誠則靈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父親的山水2025.10.3103佛光會送家具至光復 助受災戶重建家園2025.10.3104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2025.11.0105印尼佛教大學教職員 佛光山佛學院培訓 2025.10.3106【遇見荷】 呼喚你的名字2025.10.3107【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2025.11.0108【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9社論--新台幣改版2025.10.3110梵蒂岡跨宗教對話60周年 教宗喜會中華人間佛教代表2025.10.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字源 我是佛思惟菩薩形像流變【自在無礙】思惟禪境 造像藝術【功德海】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