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沉默的台灣選民,透過選票粉碎了政客刻意炒作的悲情訴求,表達對政治與社會亂象的關切,及對經濟與民生的不滿,更透露「以愛與關懷、來化解仇恨」的訊息。
有年輕人說,這一回我們以選票告訴執政者,即使在二十一世紀,「得民者昌、失民者亡」的道理依舊適用,因為公道自在人心,不必上位者來告訴我們什麼是民主、自由,更不必動輒利用「族群牌」、「恐共牌」、「台獨牌」等來恐嚇百姓,其中還有一名小五的學童說出:「世界上什麼人最大?『人民」 最大!」
下一代的話就誠如許多民眾寄望陳總統的,能在任期最後的四個月,放下私利、以愛治國,兌現二○○○年當選時「做全民總統」的承諾。
在世界自由民主國家,即將卸任的國家元首,都會嚴肅面對自己「歷史定位」的問題。
例如將於明年一月卸任的美國總統布希,在去年十一月重開以、巴領袖會議,希望為中東和平開啟一道曙光;英國前首相布萊爾下台前,也積極致力促進英國與歐洲的和平問題;連備受爭議的南韓總統盧武鉉,都特地在卸任前拜訪北韓,希望建立兩韓和解共存的形象。
只有窮兵黷武的國家,國家領導人才會在卸任前刻意製造動亂、塗炭生靈,所以呼籲陳總統放下總統大選操盤手的角色,不要為了選舉而操弄仇恨與對立,從人的角度出發,用「愛與關懷」思考台灣的未來。
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長子鄧樸方,在文革期間因遭清算迫害而跳樓自盡,導致半身癱瘓,但他在受盡苦難後愛心不滅,擔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為中國六千萬殘障者發聲與爭取福利,因而榮獲「聯合國人權獎」等,他的名言是:「人道主義能夠承載道義與價值,凝聚社會愛心與良知,優化社會環境等。」
這樣的格局相信才是全民所盼望的,希望陳總統能將心比心,下鄉時能深入民眾生活,看看他們如何為了照顧家小三餐打拚、在失業中掙扎,以陳總統小候的三級貧戶經驗,幫助與他境遇相同的下一代「脫貧」。
右今中外不論多麼權高位重的人,最後都是過眼雲煙,國家領導人權位只是一時的,治國典範卻是永遠的。
台灣能有今天,是半世紀以來全民打拚的成果,得來不易的果實要好好珍惜,聰明的陳總統請把握時間,以愛與關懷來回報民眾,做個全民總統。
更希望未來的執政者能把眼光放遠,以愛與關懷化解選舉仇恨,誠懇的面對台灣未來更嚴峻的挑戰。周祝瑛(台北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