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冬天吃火鍋,當心攝取過多脂肪、納。董氏基金會調查市售火鍋料營養成分,發現火鍋料脂肪、熱量、納的含量比例偏高,其中丸類含納最高;熱量則以燕餃最高,每盒熱量高達三百三十七大卡,比一碗飯熱量還高出很多。
董氏基金會針對十二家廠七十一件火鍋食材,包括餃類、丸類、魚板類製品進行營養成分了解。結果發現,火鍋丸類以貢丸熱量及脂肪含量最高,四個貢丸就有二百三十四大卡;火鍋餃類則以燕餃熱量最高,每盒十二粒平均熱量高達三百三十七大卡,比一碗飯熱量還高。
此外,這些火鍋料的熱量主要來自脂肪,其中貢丸和蛋餃的比例最高,三顆貢丸或三粒蛋餃就含有一湯匙的油(十公克),或相當於半碗豬蹄膀的油,即使平均較低的花枝餃亦含有百分之四十五的熱量來自脂肪。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提醒,火鍋中的納含量很高,是看不見的健康殺手,且丸類含鈉量最高,平均每一百公克就有六百三十毫克的納含量,魚板類也有五百毫克左右,納攝取太多,容易導致高血壓、腎臟病。
她建議,煮火鍋可以番茄、黃豆芽、玉米、蘿蔔、海帶、香菇等鮮味蔬菜食材製作湯底,豐富的蔬菜除了減少油脂也增加纖維的攝取。
在沾料部分則可選用含油及含鈉量較低者,少用含油及含鈉量較高的辣椒醬、花生粉、芝麻醬、素沙茶醬、沙茶醬、辣椒油、醬油、烏醋、豆腐乳、豆瓣醬。
食材搭配的部分,可增加天然食材的選用。此外,建議新鮮食材之後再煮火鍋料,除可避免用煮過火鍋料的高油湯汁,涮煮其他食材可能導致的額外油脂攝取,亦可因為飽足感增加避免了火鍋料的過量進食。
此外,煮過火鍋餃、丸類的湯汁應避免食用,以免喝下融入湯汁中的高量油脂、鈉及普林,增加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