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台灣洗腎率世界之冠,昨日有研究指出,台灣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推估有二百萬人,其中教育程度低者是高教育程度的三倍;男性比女性高,專家認為是因為生活習慣不佳導致。
國家衛生研究院教授溫啟邦根據某健診中心的四十六萬筆資料進行分析,以GFR腎絲球過濾率算法,得到樣本慢性腎臟病的比率,再以教育程度、年齡調整,發現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者約有二百萬人,每十人就有一人;其中一到三期一百九十五萬人,四到五期約五萬人。
他說,慢性腎臟病共有五期,初期尿中含有蛋白尿,末期為腎功能損害,需要洗腎,然慢性腎病者中,約有九成都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腎病,多數是到了需要洗腎階段,才得知罹病,錯失治療良機。
這份推估資料也指出,台灣男性慢性腎臟病發生率約百分之十三,女性約百分之十一;國中以下教育程度者為百分之十八,高中以上者為百分之六點四。
溫啟邦認為,盛行率男多於女,低教育程度高於高教育程度的主因在於這些人的生活習慣比較不好。他說,慢性腎臟病的預防可從改變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做起,例如運動、戒菸、減肥,同時應注意自己的血壓、血糖。也就是說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高齡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
他說,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比起看病吃藥更能提升健康,建議多運動、多蔬果;有高血壓、糖尿病者更應定期檢查身體,掌握腎功能狀況。
國內每十個成年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腎臟病,情況相當嚴重,該如何預防呢?國泰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馮祥華建議,五十歲以上的民眾應該每年接受一次尿液檢查,平時少吃止痛藥、感冒糖漿等具有腎毒性東西,並要嚴格控制血壓及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