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眷村 體驗過年趣味 文/黃作炎 |2022.01.22 語音朗讀 235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眷村過年最有年味。小時候最期待的過年行程,就是爸爸會帶我們全家人,到住在眷村的張叔叔家過年。隨著文化踏查的腳步,不久前到鳳山黃埔新村一遊,竟感受到昔日「過年」的氛圍。圖/鳳山黃埔新村提供親子學做麵食,品嘗眷村美食。 圖/桃園市文化局年節期間將可在眷村看到書寫春聯的懷舊場景。圖/鳳山黃埔新村提供眷村仍保留不少具歷史價值的文物。 圖/桃園市文化局眷村過年最有年味。小時候最期待的過年行程,就是爸爸會帶我們全家人,到住在眷村的張叔叔家過年。隨著文化踏查的腳步,不久前到鳳山黃埔新村一遊,竟感受到昔日「過年」的氛圍。圖/鳳山黃埔新村提供眷村文化節中,南北眷村大集合,邀民眾熱鬧迎虎年。圖/桃園市文化局眷村媽媽的一雙巧手,能做出各式麵食點心。圖/鳳山黃埔新村提供 文/黃作炎眷村過年最有年味。小時候最期待的過年行程,就是爸爸會帶我們全家人,到住在眷村的張叔叔家過年。隨著文化踏查的腳步,不久前到鳳山黃埔新村一遊,竟感受到昔日「過年」的氛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個眷村也一樣,都有自己的歷文和傳說,日積月累堆積出屬於自己獨特的故事。高雄擁有珍貴的三軍眷村資源,近年高雄鳳山、左營、岡山的陸、海、空眷村,串成獨特的文化廊帶,尤其鳳山是「以住代護」政策的起點,在市府和國防部聯手改建下,讓黃埔新村成一個承載著歷史記憶的青年聚落。昔日那一批人們口中的「外省人」,因戰爭、遷徙來到了台灣,建造了家戶雞犬相聞的「眷村」,和更早閩南人「唐山過台灣」的羅漢腳不同,不同的眷村營造出各自風格,卻也有相同的團結互助和飲食文化。跨海而來的美食饗宴這些「外省人」從家鄉帶來了豆漿、燒餅、油條、包子、鍋貼、槓子頭、饅頭和牛肉麵,書法、國畫和平劇……有些人赤手空拳的來到台灣,住在配給的「眷村」,一住就是一甲子、一輩子……直到一處處眷村被拆除改建成電梯大樓。這些在現在看似稀鬆平常的食物及娛樂,讓台灣形成繽紛多元的文化,而這些多元文化,其實是「眷村」的日常,在村裡更是隨處可見。 在資源匱乏、經濟困頓的年代,眷村裡的叔叔、阿姨們,巧手烹煮出來自中國大陸大江南北的各式點心及菜餚。每到過年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會各自張羅出不同的家鄉口味年菜及點心,並且把做好的美味料理,不吝惜分享給左鄰右舍。里仁為美的節慶活動雖然眷村陸續改建為國宅,但如今各縣市還保留著不少眷村,甚至成立協會或自治會,希望找回曾經有過的「里仁為美」美好又單純的感動。而從今年初起,各地保留的眷村組織,接續舉辦各種熱鬧的節慶活動,透過參與讓老中青各代回憶、訴說過往,甚至廣邀民眾「到眷村體會傳統年味」,讓下一世代有機會感受傳統的眷村年味,吃眷村大媽煮出來的拿手菜,而不是吃著口味相同的冷凍年菜。過年前,我去到鳳山眷村,尋找一種過年的特殊氣氛,透過眷村美食、尋找年獸等村落闖關遊戲,和仍舊住在眷村,或刻意申請住進眷村的人面對面互動,即使不說話,在彼此溫暖的笑容中,心中滿是多元族群融合的感動。美味佳餚勝滿漢全席其中最令我垂涎的,就是早年眷村媽媽,以有限材料、發揮無窮創意,做出來的美味佳餚,這所謂的眷村菜,充滿多元性以及融合性。例如精緻、細膩的醃篤鮮──「醃」為鹹味、「篤」為小火燜、「鮮」則是指新鮮,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料理的口味與特色。此外如「千滾豆腐萬滾魚」費工費料的砂鍋魚頭、自醃湖南臘肉炒蒜苗……都是看似容易、工法卻不能馬虎、偷懶的料理。再者如上海菜飯,即便是隔夜剩飯,只要用切碎的青江菜或雪裡紅,加點油拌在一起,就是簡單又好吃的菜飯。眷村媽媽們個個都是辦桌高手。看著桌上一道一道珍饈,心中想著眷村文化象徵什麼意義?一桌佳餚,暖心暖胃,似乎已經說明這一切了! 新眷村文化的心體驗走逛眷村,聽著村民熱烈邀請到家中坐坐,或熱情介紹村中饒富特色之處,處處顯示眷村不只是一段歷史,而是這些住過眷村的人,曾經的生命歷程。戰亂和逃難,使得人口離散,也拆解原有的社會結構和規範。來台後稍加喘息,便各自組成小家庭。由於丈夫長年待在軍中,家中重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全靠眷村婦女一肩扛起,在刻苦耐勞、患難與共的互助合作下,形成一種難得的「眷村精神」。透過美食、文化、展覽及表演,從眷村菜到手作體驗,鳳山黃埔新村的新住民們,紛紛拿出壓箱功夫,帶遊客用雙腳走讀眷村,品味眷村的建築、歷史與美食,更可將眷村書法家揮毫的「巧手畫春聯」帶回家。找回過往記憶、回顧歷史點滴,吃吃喝喝、歡歡喜喜,我在鳳山體驗全新的眷村文化。眷村過年最有年味。小時候最期待的過年行程,就是爸爸會帶我們全家人,到住在眷村的張叔叔家過年。隨著文化踏查的腳步,不久前到鳳山黃埔新村一遊,竟感受到昔日「過年」的氛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個眷村也一樣,都有自己的歷文和傳說,日積月累堆積出屬於自己獨特的故事。高雄擁有珍貴的三軍眷村資源,近年高雄鳳山、左營、岡山的陸、海、空眷村,串成獨特的文化廊帶,尤其鳳山是「以住代護」政策的起點,在市府和國防部聯手改建下,讓黃埔新村成一個承載著歷史記憶的青年聚落。昔日那一批人們口中的「外省人」,因戰爭、遷徙來到了台灣,建造了家戶雞犬相聞的「眷村」,和更早閩南人「唐山過台灣」的羅漢腳不同,不同的眷村營造出各自風格,卻也有相同的團結互助和飲食文化。跨海而來的美食饗宴這些「外省人」從家鄉帶來了豆漿、燒餅、油條、包子、鍋貼、槓子頭、饅頭和牛肉麵,書法、國畫和平劇……有些人赤手空拳的來到台灣,住在配給的「眷村」,一住就是一甲子、一輩子……直到一處處眷村被拆除改建成電梯大樓。這些在現在看似稀鬆平常的食物及娛樂,讓台灣形成繽紛多元的文化,而這些多元文化,其實是「眷村」的日常,在村裡更是隨處可見。 在資源匱乏、經濟困頓的年代,眷村裡的叔叔、阿姨們,巧手烹煮出來自中國大陸大江南北的各式點心及菜餚。每到過年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會各自張羅出不同的家鄉口味年菜及點心,並且把做好的美味料理,不吝惜分享給左鄰右舍。里仁為美的節慶活動雖然眷村陸續改建為國宅,但如今各縣市還保留著不少眷村,甚至成立協會或自治會,希望找回曾經有過的「里仁為美」美好又單純的感動。而從今年初起,各地保留的眷村組織,接續舉辦各種熱鬧的節慶活動,透過參與讓老中青各代回憶、訴說過往,甚至廣邀民眾「到眷村體會傳統年味」,讓下一世代有機會感受傳統的眷村年味,吃眷村大媽煮出來的拿手菜,而不是吃著口味相同的冷凍年菜。過年前,我去到鳳山眷村,尋找一種過年的特殊氣氛,透過眷村美食、尋找年獸等村落闖關遊戲,和仍舊住在眷村,或刻意申請住進眷村的人面對面互動,即使不說話,在彼此溫暖的笑容中,心中滿是多元族群融合的感動。美味佳餚勝滿漢全席其中最令我垂涎的,就是早年眷村媽媽,以有限材料、發揮無窮創意,做出來的美味佳餚,這所謂的眷村菜,充滿多元性以及融合性。例如精緻、細膩的醃篤鮮──「醃」為鹹味、「篤」為小火燜、「鮮」則是指新鮮,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料理的口味與特色。此外如「千滾豆腐萬滾魚」費工費料的砂鍋魚頭、自醃湖南臘肉炒蒜苗……都是看似容易、工法卻不能馬虎、偷懶的料理。再者如上海菜飯,即便是隔夜剩飯,只要用切碎的青江菜或雪裡紅,加點油拌在一起,就是簡單又好吃的菜飯。眷村媽媽們個個都是辦桌高手。看著桌上一道一道珍饈,心中想著眷村文化象徵什麼意義?一桌佳餚,暖心暖胃,似乎已經說明這一切了! 新眷村文化的心體驗走逛眷村,聽著村民熱烈邀請到家中坐坐,或熱情介紹村中饒富特色之處,處處顯示眷村不只是一段歷史,而是這些住過眷村的人,曾經的生命歷程。戰亂和逃難,使得人口離散,也拆解原有的社會結構和規範。來台後稍加喘息,便各自組成小家庭。由於丈夫長年待在軍中,家中重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全靠眷村婦女一肩扛起,在刻苦耐勞、患難與共的互助合作下,形成一種難得的「眷村精神」。透過美食、文化、展覽及表演,從眷村菜到手作體驗,鳳山黃埔新村的新住民們,紛紛拿出壓箱功夫,帶遊客用雙腳走讀眷村,品味眷村的建築、歷史與美食,更可將眷村書法家揮毫的「巧手畫春聯」帶回家。找回過往記憶、回顧歷史點滴,吃吃喝喝、歡歡喜喜,我在鳳山體驗全新的眷村文化。南北眷村迎佳賓各縣市眷村,今年相互串聯呼應,歡迎民眾到眷村走春,體驗不一樣的年味。以下便是各縣市有辦農曆年節慶活動的眷村:◦台北市四四南村,「歡歡喜喜過新年,揮毫贈春聯」,1/23下午2:30至4:30,地點在四四南村B棟◦新北市空軍三重一村,舉辦「眷味好食」活動及常態展。◦桃園市眷村文化節「走村、走春 迎虎年」,在中壢龍岡森林公園有精采活動外,更串連「桃園眷村鐵三角」憲光二村、太武新村及馬祖新村,舉辦各式年節活動。受到疫情影響,可能停辦或延期,前往時請先留意「桃園眷村文化節」官方臉書粉絲專頁。◦新竹市將軍村「眷村文物展」及藝文特展,地點在新竹市東區金城一路69號。◦台中市眷村文物館,北屯區進化北路與北屯路口,並有「眷村風味菜色」常態展。◦雲林縣虎尾鎮建國新村,眷村四周仍保留許多荒廢的防禦工事(防空洞、堡壘、消防池、軍帽式崗哨、民生水塔等設施),及特有的戰地風情。◦高雄市眷村群,可用雙腳走讀眷村,體驗新式眷村文化。鳳山黃埔新村「眷村找年獸」,透過尋找年獸,深入黃埔新村的各個角落,體驗村子人的生活,品味眷村的建築、歷史。岡山醒村舉辦「空軍文物展」。左營「台灣眷村文化園區」,舉辦「再見捌捌陸」及「文化景觀」常態展。 前一篇文章 【印象旅人】春寒料峭 茶花櫻花俏 下一篇文章 【海闊天空】 古蹟廟宇走春 祈福保平安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35小時驚恐通關記【印象旅人】懷念震災前花蓮願之旅【海闊天空】春天的約會 老眷村變身最美聚落【海闊天空】穿越疫情 日本追櫻感觸多 【印象旅人】嘉義祕境 春花燦爛【海闊天空】祈福之旅 走一段大甲媽祖遶境 作者其他文章洪麗芬 矢志為台法文化推手丁曉雯 用歌詞傳唱真情故事李三財 由東南亞跨文化連結南亞黃多加 創帳棚使命團行善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