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水蓑衣是日本人島田彌市,在一九一七年於台灣中部調查中
發現。一九二○年,由日本植物學家早田文藏發表於「台灣植物圖譜」中,為台灣特有種植物。正因它的稀有與珍貴,又稱它為台灣的「國寶花」。
大安水蓑衣對於生長環境並不挑剔,只要給它一塊較為潮濕的地方,如溪流、水塘或長年積水窪地,就可以安穩的生長,不需要太多的照顧。在野外辨識的方法,係以葉具白色粗毛,花紫色,唇形,上唇二裂,下唇三裂,下唇片有毛與紫斑。每年開花時期,從九月至翌年二月,隆冬時節更可見藍紫色的小花,滿布莖上令人驚艷。
三、四十年前的農村社會中,在田間溝渠及溼地,皆可輕易見到它的身影,但是它不開花的時候,外貌平凡與一般雜草無異,因此農民常將它剷除或放牧牛羊啃食,或在開發行為中不予以保護,導致大安水蓑衣的族群數量迅速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