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關渡自然公園在鳥類繁殖季都會收養一些迷路的幼鳥,找不
到牠們父母的情況,只能由救傷人員充當媬母,照顧這些幼鳥直到牠們順利成長,並且回歸自然。
去年六月,救傷人員就收養了一隻小寶貝,一隻來自桃園關西軍營的貓頭鷹幼鳥,在善心朋友的護送下,來到關渡自然公園。而全身毛茸茸的小玩意,其實就是一隻小領角鴞。這隻落巢的幼鳥,我們叫牠「小戶戶」。
領角鴞可以說是台灣最容易發現的貓頭鷹,在平地或高山都可以發現牠們。夜晚時刻,只要往山區一走,找個有點隱密的山林,靜下心就可以聽到牠那明顯的叫聲:「互~互~」。有時候,在城市中面積較為廣大的公園或校園,都可以發現到牠們。牠們的個頭不大,成鳥約只有二十五公分左右,還不到報紙的八分之一。
領角鴞大約在二月到四月間進行繁殖,屬於猛禽類的鳥,所以鳥媽媽都會去捕捉老鼠之類的動物,來餵養這些小貓頭鷹。為了讓「小戶戶」順利成長,媬母就得餵養牠,直到牠長大。
過了近半年的餵養,「小戶戶」成長了,改變過去毛茸茸的可愛模樣,變成一隻英挺的亞成鳥。但是,這個時候還沒有辦法讓牠回歸自然的山林生活,媬母必須訓練牠自行獵食。
目前「小戶戶」正接受回歸自然的生存訓練,經過十個月的細心照顧後,預計在春天,小戶戶就可以回到山林,順利的生活並且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