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為畫筆 「光之畫師」劉白旅美40載 首返高雄開個展

曹麗蕙 |2022.01.19
897觀看次
字級
劉白2013年創作的〈舞〉,是攝影印於畫布的作品,高美館典藏。圖/高美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畫素描不用鉛筆,而用光線為畫筆?藝術家劉白(Echo Lew)就是這般作畫,他以攝影鏡頭和光線,結合他數十年的繪畫經驗,透過相機快門長時間的曝光,創造出了一系列別具個人風格的「光之素描」,而他旅居美國近40年,首度回到故鄉高雄推出《光.動.禪—劉白個展》,就特別精選他2012-2018年間所創作的33件作品,自美國空運至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

「藝術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實驗性的冒險」劉白分享,創作生涯30年來專注於傳統素描的他,在2006年一次與海倫.凱勒國際慈善基金會攜手於美國洛杉磯小東京文化中心所辦個展中開啟了全新嘗試,他開始對於光線的運動軌跡感到好奇,同時,他也受到美國當代藝術家Jackson Pollock與Cy Twombly如同畫中舞動般的筆觸所啟發,結合自身佛教禪宗打坐經驗與聆賞古典交響樂的感受,將飛鳥、山川、河流、海洋、宇宙等自然元素化作光線與律動融入其作品之中。

劉白2014年作品〈藍色的夢〉,混合媒材於畫布。圖/高美館提供

高美館表示,光之素描的作畫原理,是光線與動作的具象化,透過快門長時間曝光,才能感光在相紙上。而觀眾欣賞劉白的作品時,初刻印象是以線條為主的抽象繪畫風格,但是在藝術家細緻綿延的描線中,則呈現出如針線般穿梭於畫中的空間流動感,可感受到藝術家畫作線條間的下筆與身體顫動。

高美館館長李玉玲也說明,1951年出生的劉白,少時生長於高雄大寮鄉間,曾以空曠田園為畫室、大地為畫布、樹枝為畫筆,當起海闊天空的天地畫家;1983年移居美國後更持續創作不輟,獨樹一幟「用攝影作畫」的創作形式,讓劉白在國際藝壇甚受矚目。而今年已逾70歲的劉白,首次在高雄展出他特別的「光之素描」,是2017年高美館辦理藝術家聯展《水墨曼陀羅》時,經策展人洪根深推薦,展出劉白以光線作為畫筆所呈現的兩件具水墨逸趣之創作,其中一件作品〈舞〉不僅被選用為該展展覽專輯封面,展畢後藝術家將該作品慨贈高美館典藏,這次也在《光.動.禪》展中呈現,展期至2月28日。

高美館市民畫廊《光.動.禪—劉白個展》展場一景。圖/高美館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