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日關稅定案,降至15%,由於美國是台灣機械與工具機出口的最大國,占整體4成左右,若台灣關稅高於日本,恐引起國內工具機業者震盪。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國對日本關稅從25%降到15%,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為,15%應是亞洲各國的下限,日本談判籌碼比台灣好很多,只能談到15%,台灣想要談到比日韓低「不夠務實」,估台灣最終落在20%-25%區間,且下半年出口極凍,經濟成長可能為負。
也有學者表示「日本15%是談得不好的結果」,因為投資高達5500億美元,且開放原本堅持的汽車、稻米等市場,未來台灣關鍵,「在於是要跟日本一樣,開放美豬美牛或農產品?還是堅持底線不放,寧可被課高關稅?」
關稅、升值夾殺 產業憂慘況
美國宣布日本關稅稅率降至15%,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昨表示非常擔憂。業內多位產業領袖都表示,未來如果台灣適用稅率高於日本,甚至政府以新台幣升值做為談判手段,雙邊夾殺下,台灣產業不僅沒得玩,恐怕都要完蛋。
莊大立指出,美國是台灣機械設備最大出口國,希望台灣關稅能低於日本,一旦高於日本,台灣勢必喪失競爭力,美國市場恐將拱手讓人,「大家都在剉咧等」。
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說,台灣與美國關稅談判,務必要談到15%以下,如果高於15%,台灣機械、工具機及汽車零組件產業將會完蛋。
賴證實 第4輪談判正在進行
我方持續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昨在民進黨中常會指出,政府持續秉持深化台美經貿關係、雙方互利互補的兩個原則進行談判,也期盼能完成維護國家利益、守護產業利益、守護國民健康、確保糧食安全的4項任務,以達到促進台美雙邊貿易平衡,並增進台美在科技及國安等多元領域合作的2項目標。
賴清德向民進黨中常委們提到,「此時此刻,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跟談判團隊正在美國華府,進行第4輪的關稅實體談判」。
針對美國已宣布與日本對等關稅降至15%,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說,這是非常巨大的讓步,台灣會付出什麼代價?他並批評,「關起門來黑箱作業、等著最後開獎的,台灣政府大概是極少數敢這樣做」,行政團隊應開誠布公,讓國人和道台灣準備讓什麼?可能犧牲的條件是什麼?」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22日舉行線上座談會,行政院前政委兼經貿談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指出,台灣不像其他國家,選擇用對抗性的應對方式,而是一開始就對美國採取非常配合的態度,希望美國的決策者認可台灣做法,不要用其他國家的方式來對待台灣。
曾擔任美國財政部副助理部長的賽瑟表示,台美貿易談判可能會檢視中國大陸產品的問題,不只是轉運、洗產地,而是零組件在外國組裝後,以他國生產的標籤販售,台灣是產業生態環境中的一環,美國是否向半導體課稅為另一大重點,而新台幣面臨非常強勁的升值壓力,美國有可能在10月點名台灣是匯率操縱國;針對上述這些議題,或許8月1日都無法做出結論,台美之間會繼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