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推動二○五○年淨零碳排,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天表示,將於三月提出淨零碳排路徑圖,其中會揭露達到淨零目標的電力配比,目前規畫並不包括核能;為了鼓勵運具電動化,不排除補助業者,但不會使用強制禁售的做法。
國發會淨零碳排路徑圖將涵蓋四大重要政策方向,包括二○三○年前,節能、綠能、減碳極大化;運具和製造的電動化勢在必行;投入氫能和碳捕捉封存再利用等相關技術開發及合作;碳費收入補助及獎勵減碳相關技術開發,以及電動化的推廣。
龔明鑫指出,運具和製造的電動化勢在必行,其中在推動運具自動化方面,政府不會透過以哪一年禁售燃油車的強制手段,而是外部成本內部化的方式,透過價格或補貼機制,給予電動車成本上的補助,鼓勵民間購買電動車。
此外,龔明鑫說,在前瞻基礎建設預算方面,國發會會重新檢視正在執行中的前瞻第三期預算執行狀況,若執行不力會收回額度,用來支持綠能相關項目;針對前瞻第四期(二○二三至二○二四年)的一千八百億元預算,除了淨零項目會加碼,審議計畫過程會納入淨零目標這個因素,例如公共建設的工法,會支持淨零方式進行。
綠電占比2成
延1年多達標
而為落實淨零碳排的目標,能源占比如何規畫也引發關注。龔明鑫說,根據規畫,二○五○淨零碳排「沒有核能」。不過,經濟部原本規畫二○二五年綠能發電占比兩成的目標確定跳票,是否影響淨零碳排的目標?龔明鑫說,不管是太陽能或離岸風電的裝置容量,計畫管考是不變的,時程預計會比延後一年多,但還是會達到。
至於未來是否將氫能納入電力配比,龔明鑫表示,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的想法,很多綠能措施或節能技術上已經準備好,但透過既有技術不可能在二○五○達到淨零能,因此二○三○年起要有新做法和技術,這包括綠氫、碳捕捉、深層地熱等,這些現在無法商業化,但透過未來十年的努力,二○三○年開始商轉,才可能達到淨零目標。
社會檢核機制
環團:未落實
對此,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再生能源是二○五○年能否達成淨零排放的關鍵,但推動方向近年持續引發爭議,例如離岸風機發展造成的漁民衝突、太陽光電設置未能落實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尤其現在綠電需求多半來自製造業、半導體業,但發電責任卻都落在電廠,企業也應該要投注成本及背負責任。
林彥廷說,贊成淨零路徑排除核能,但若要發展氫能,現在就要開始規畫天然氣儲槽或接收站如何轉化為氫能設施,才能達成煤轉氣、氣轉氫的目標;淨零路徑也不能忽略產業轉型,但現在政府卻不斷強調產能將持續增長,令人憂心。